二战中领导英国取得胜利的功勋首相丘吉尔,为何在二战刚刚结束后便黯然下台?

作为二战时期的盟国三巨头之一,丘吉尔毫无疑问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在2002年BBC举行的一次“最伟大100名英国人”调查中,丘吉尔力压戴安娜王妃和莎士比亚等人,最终当选第一。

(丘吉尔旧照)

就历史功绩来看,丘吉尔除了避免英国人民遭受法西斯的奴役之外,他在二战中坚决不投降的强硬态度,更是为二战盟国阵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也为盟国最终的胜利埋下了伏笔。就这个层面来说,丘吉尔当选最伟大的英国人,也算是实至名归。

不过,这位在后世得到一致好评的领袖,却在二战结束后的首相选举中,以巨大的票数差距,败在了工党领袖艾德礼手中。那么,明明丘吉尔刚刚带领英国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为何英国人民却反而不选他当首相呢?

一战以后,英国在战争中受创严重。尽管英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无数英国军人血染沙场,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惨痛画面,却成为了英国人民难以弥合的伤疤。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上到政客下到平民,全都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就在大家认为战争不会再发生,即将准备裁军的时候,丘吉尔却给众人浇了一瓢冷水。

当裁军议案在议会中提出后,丘吉尔成为了极少数坚决反对裁军的不和谐因素。在他看来,德国即将给欧洲带来新的灾难,而英国不仅应该严阵以待,更是有必要提醒法国加大防备,未来的战争终究不可避免。

不少人认为丘吉尔是杞人忧天,甚至还有人调侃他过度敏感。但丘吉尔却不以为意,他的观点始终没有动摇。

(张伯伦旧照)

1936年起,希特勒开始接连违反《凡尔赛条约》,第三帝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然而在咄咄逼人的德国面前,英国首相张伯伦却一直实行绥靖政策,尽全力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

说起来,张伯伦的保守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作为首相,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违背人民期盼和平的意愿。而反对绥靖政策的丘吉尔,甚至遭到了保守党党部的弹劾。最终,德国于1939年9月1日闪电入侵波兰,正式拉开了二战的帷幕。

二战爆发后,张伯伦火速邀请丘吉尔加入战时内阁,丘吉尔被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英国无法遏制德国陆军在欧洲大陆上的横行,1940年5月,张伯伦辞职,英国开始以丘吉尔为核心,组织战时内阁。

丘吉尔上台后只表达了一个观点: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胜利。

之后,英国亲眼见证了法国的沦陷。不过,丘吉尔对待德国作战的坚决态度,却始终不曾改变。他鼓舞英国军民利用海洋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全力进行一场光荣的卫国战争。

后来,希特勒发动了不列颠空战。丘吉尔每周都到轰炸现场视察,号召军队与法西斯作战到底。最终,英国赢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而德国也转头东进,向苏联发起侵略,这最终也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可以说,二战中的丘吉尔,表现出了一名伟大领袖的所有特征,他是当之无愧的英国英雄。

二战结束后,战时内阁宣告解散,英国迎来了新一次的首相大选。在选举中,丘吉尔的保守党得到了197票,而工党却赢得了393票。最终,工党党魁艾德礼成功当选为新一任的英国首相。

对于这个选举结果,丘吉尔颇有些不服气,他说:“对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也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艾德礼旧照)

那么,真的是英国人“忘恩负义”吗?

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艾德礼的施政方案,符合当时英国人民利益。

就在英国经受了战争的摧残,百废待兴之时,艾德礼选择了支持符合英国人民利益的“欧洲复兴计划”。他在上台后,建立了英国国民医疗服务制度,并且大力推行造福人民的大规模福利事业。除此之外,他还将国内的一些工业实行公有化,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就业问题。而这些措施,无一例外都是那时候的英国人民最需要的。

单从二战中的表现来看,丘吉尔在军事外交上,的确是一把好手。但他过于强硬的姿态,却并不能为战后的英国带来任何改变。

对于英国人民来说,在战争时期食不果腹他们可以理解;但在赢得战争后却依然填不饱肚子,这就完全无法容忍了。

在丘吉尔心中,始终有着日不落帝国的优越感。在国内急需重建之时,他却依然想死死地抓住海外的殖民地。这无疑让本身就陷入困境的英国财政状况,变得更为紧张。

而艾德礼在上台之后,却反其道而行之,授予了印度缅甸等殖民地独立的地位。这样的措施,不仅帮助英国摆脱了殖民主义,同时还加快了国内建设的脚步,自然是让英国人民欢喜的。

说穿了,丘吉尔始终将目光放在世界舞台上,却疏忽了本国国民的需求。1946年,他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就是最好的证据。

能打仗,却并不代表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将目光放在国内,致力于造福人民的艾德礼,显然更符合当时英国人民的需求。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