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抽象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幼儿的绘画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绚丽多彩的,他们热爱大自然,因为它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似乎都是生命体,是有感情有语言的。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的意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01

在环境中,激发思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很大部分与物体的具体形象联系着。

例如,美术活动案例:画福橘

活动目的:

发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活动方法:

吃吃,看看,想想,画画

活动过程:

1.猜谜游戏;

(教师把橘子用布蒙上,请幼儿猜是什么)

2.幼儿猜想,讨论;

3.教师出示橘子,请幼儿讨论橘子的形状;

4.教师启发: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呢?

5.幼儿想象,讨论: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

6.引导幼儿画出他们。

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请幼儿剥开橘子,分享水果;

2.启发幼儿思考:橘子瓣儿像什么?

3.幼儿:像月亮、镰刀、小船。

02

在教学中,激发想象

教师在活动中想要培养幼儿的思维,可以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的表现手法来实现教学。

激励儿童成功的信心

儿童画创作 不能用成人的创作规律来要求孩子,什么是主题、构思、表现手法,暂不要过多地去讲解,使幼儿感到高不可攀,产生一种恐惧感。要鼓励幼儿大胆去画,甚至是随意涂鸦,不要轻易批评指责。

这时,画好画坏并不重要,让幼儿克服“不会画”的畏难情绪,让他们从现实出发,营造一个如梦如幻的童话般的世界,有勇气和信心完成自己的作品。

用童心去体验生活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积极探索创造的欲望,实在是成人所不及的。成人对周围的事物往往是由于习惯,是概念性的。

所以 在辅导幼儿绘画时,必须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使自己和儿童融为知心朋友,防止他们童趣的心灵创作在无意识的时候被抹杀在摇篮之中。

有针对性的引导

幼儿都是一个独立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诱发兴趣、启发思维、积极探索、创新激发等方面都存在个性差异。 老师应该承认并且能够正确面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地加以引导。

对于自信活泼的孩子,不仅要肯定他们的独创性,还要鼓舞他们的认真选色、画色,丰富色彩的创造性。对那些比较内向自卑的幼儿们,更要不断地关心鼓励、时时赞赏他,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幸福感,大胆地绘画和表现。

尊重幼儿个性

首先,老师不能以一个指挥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时刻刻得地限制他们,他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不像成年人那样具有经验和丰富的理性知识。

幼儿们的创作绘画作品,时时具有夸张的造型和奇特的想象力的特点,形体自然会变形,比例也会失调,与实际的生活逻辑和现实的色彩搭配完全不符。

对待幼儿这样的自然创作特点,老师不能指手画脚、横加干预,这样会使他们的感情和兴趣受伤。尽量老师做到使幼儿放开手脚,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这样就会给孩子们自由想象创造的机会。

注重评价过程

通过教师对幼儿美术教学结果进行评价与总结,应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美术活动的真正意义重在参与的过程,至于最终的作品是否成功,都不重要。

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发多种智能的游戏和内容研究,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老师应该和家长一起帮助幼儿来欣赏同伴们的作品,以及掌握有效的经验,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性思维。

摘编自《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2013.7.77

(声明:内容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