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古今最伟大的旅行家?为什么享誉世界?
徐霞客,明朝人,四百多年前,生于长江南岸江阴县,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
他从小温文尔雅,谨小慎微,对乡亲毕恭毕敬,然而他又是如此与众不同,特立独行,饱受诟病,终其一生为布衣之身,不闻于当世。
谁知,几百年后,他却大放异彩,享誉世界,被称为古今最伟大的旅行家。他告诉我们,这世界除了利缰名锁之外,还有第三种活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在幼小的徐霞客眼中,什么千秋霸业,什么万古流芳,都是浮云,粪土。这和他成长的家庭有很大关系。他的父亲徐有勉曾以正直,洒脱,清高著称。县里权贵去拜访他时,他竟然深藏于竹林丛中,或乘舟驶入太湖躲避。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徐霞客耳濡目染,也养成了不趋炎附势,不攀附权贵的正直不阿的性格。
他有两个爱好,一个是读书,一个是旅游。
他家是书香世家,藏书丰富。家中的藏书充栋盈箱,几比四库,成箱的树堆满房间。他沉浸其中,博览古今史集地志,山海图经,古人轶事。别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他读书完全是兴趣使然,所以他十五岁就读完了藏书,收获也比别人多得多。他对书的喜爱,超过了常人的想象,一次出门在外,遇到一本喜欢的书,却又忘了带钱,于是脱下衣服去换取。博览群书,为他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
他酷爱旅游,为世人所不解。当时,他所生活的江阴,处于南京和上海之间的经济繁华地带。人们大多走经商等发展产业的道路。在众人眼中,徐霞客不事生产,不去经商,一味游手好闲,是公认的浪荡,败家子。只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他家颇有田产,他把家里的收入都拿出来用在了出游上。每一年,除了冬季,其它都在外出探险。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五岳名山,西南云南,贵州的雪山,草原等祖国各地。他遇山就登,遇水就下,逢洞必钻。登黄山时,正值冰雪封山,他用手杖,一步一凿,凿出仅能容下脚尖的小坑,一步一挪,匍匐而上。他渡湘江,遇到悍匪,便决然从船上跳入冰冷的水中。他要钻麻叶洞,无人敢为他当向导,当地人认为有鬼怪,从来不敢入内。周围的人都放下手中的活,欲一探究竟。他出来后,竟平淡地说,我哪里有什么法术,只是用平常心探求胜境而已。
他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差点摔死,差点饿死,差点淹死,都阻挡不了他探幽寻胜的坚定步伐。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坚持写日记。不管旅途遇到什么危险,不管身体多么疲惫,每天晚上,他都要点上松枝或油灯,写下自己一天的游历,见闻,感受,每天多达3000字。后来,集结成册,遂成震惊中外的《徐霞客游记》。令人吃惊的是,徐霞客对于山川风貌,山势水系的记载竟与现在地理学家测绘的数据惊人的一致。
在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徐霞客开始只是做短途旅行,因为他惦念着家中的老母。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他对朋友静闻,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至死不渝。有延陵季子挂剑徐君墓前的风范。静闻死后想埋在鸡足山,徐霞客没有放弃承诺,克服种种困难,收取了静闻的赅骨,行程数千里,把他葬在鸡足山下。
近年来,徐霞客的事迹风范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第一次出游天台山的时间,五月十九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他被欧美科学家誉为岩溶地貌之父。有人这样称赞他,他以书生文弱之躯,丈量中国之辽阔,他以手中之笔,记录中国之通达。
他以一生的时间,一世的经历,告诉世人,中国的山川河岳之壮美,地貌物种之丰富。
壮哉徐霞客,不愧为我国最伟大的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