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要杀张廷璐,为何要等张廷玉的折子,直接杀不行?
《雍正王朝》中,雍正新朝开科取士,在八爷不怀好意的推荐下,由上书房首辅大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出任新科考试正主考,从前三爷门人李绂出任副主考。从来开科取士都讲求公平考试,筛选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协助皇帝治理天下。但是,因为雍正新朝局势复杂,吏治腐败,导致新科主考张廷璐在三皇子弘时的撺掇下泄露了考题,成为了街头闹市买卖的商品,被副主考李绂在伯伦楼吃饭时,买到了一份。考试开始后,李绂惊觉所卖考题与实际考题一模一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张廷璐多番利害说明,但李绂还是和他撕破脸,最后在雍正心腹李卫的协助下,将考题泄漏科场舞弊的案子捅破了天。最后,虽然有百官的辩护和请求,但雍正还是下决心将张廷璐与山西亏空造假案的诺敏一起杀头了。值得注意的是,显然张廷璐犯了杀头大罪,而且御史也上书请杀张廷璐,其实雍正也已经下决心杀张廷璐了,为什么在雍正宣布最后答案前还特意等着张廷玉的折子呢?直接宣布答案不就好了吗?私以为,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其背后颇有深意。具体分析见下:
第一,为什么弘时要撺掇张廷璐泄露考题?在分析雍正为什么要等着张廷玉请求杀张廷璐的折子前,先简单聊聊为什么弘时要撺掇张廷璐泄漏考题,有助于理解接下来的问题。
弘时是雍正活下来儿子中的老大,在雍正继位时已经十八岁,基本上已经懂事了。也就是说,弘时至少是看到了其父辈们夺嫡之争的残酷性了,更知道夺嫡失败者如同大阿哥、二阿哥那般悲惨下场。如今他老子顺利登基了,虽说老一辈夺嫡之争的后遗症还在延续,但实际上新一辈的夺嫡之争也已经开始了。与弘历相比,因为弘历得到过康熙的调教,弘时的胜算不大,因此,要想在自己夺嫡时有胜算,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政治斗争,首先是要扩张自己的势力,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朝廷那般老臣各有归属,弘时如今刚做皇子没多久也没能耐拉拢朝廷那些老臣。对弘时来说,最好拉拢的就是那些新科士子,因为他们如同白纸一张,暂时没势力圈子、没背景,正是一个个削尖了脑袋想往朝廷里钻的后生。他以皇子的身份,泄漏考题给他们,足以拉拢他们了。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丑事牵制住张廷璐,进而与张廷玉那种朝廷重臣拉上关系,以便关键时候用得上。
当然,凭弘时那点头脑不一定想得到这些。不过,从他和八爷的关系,以及八爷处处想法子给雍正找麻烦以图翻盘的坏心思看,弘时撺掇张廷璐连同他泄漏考题的事情,很可能是八爷撺掇弘时夺嫡后憋出来的这种坏招,拆老子的台。
张廷璐又为什么会从了弘时的撺掇呢?其实上,既有其投机的因素,也有其本身胆小怕事的因素。科场考题泄漏,康熙年间就时常发生,可能他觉得事情不会有多大,泄漏了也不怎么要紧,并且他还有天下第一大臣的哥哥张廷玉在朝中护着,况且与皇长子弘时搭上关系,也是做未来投资。说他胆小怕事是因为在出事后,八爷私见他又拿出了曾经私审黄体仁、肖国兴那一套威逼利诱的忽悠法子,两三下张廷璐就交代了一切。想必弘时找到他,拒绝嘛,又得罪不起皇子,也是威逼利诱之后,他就不敢不从了。
允祀:“我是来救你的,你不说我也没有办法。可是,你想过没有,令兄张中堂因为你的案子已经向皇上递了辞呈了?他一生的清名,这一下全葬送在你的手里了……”
张廷璐:“王爷!这事同罪官的兄长没有丝毫的关系,请你转奏皇上,替他辩白。”
允祀:“你不说出实情,我如何替他辩白?现在朝野议论纷纷,都说令兄是和皇上最近的人,考题的泄漏肯定和他有关!”
张廷璐:“是弘时”。
允祀:“你听着!这件事你对任何人都不能再说,说出来就是天大的祸事!不但救不了你,还会害了你的家人,害了你的兄长,会掀起一场骇人听闻的大狱!你明白吗?!”
总的来说,弘时撺掇张廷璐泄漏考题,是为自己搭建势力作准备。而张廷璐呢,也就是被弘时威逼利诱后,稀里糊涂的就上了贼船了。只是张廷璐没想到,事情的严重性超出了他的想象,雍正爷可不是康熙爷晚年那样的混子,雍正爷可是个心狠手辣擅用硬手腕的家伙。他张廷璐上了贼船后,贼船是朝着地狱大门航行的。
第二,为什么雍正一定要等着张廷玉的折子?回到问题,很显然张廷璐泄漏了考题,按照朝廷制度必然是要杀头,有御史疯狂请求杀之,且雍正也按下决心必杀张廷璐的,不杀不足以正国法纲纪,不足以巩固皇权稳定朝局。但为什么一定要等着张廷玉的折子呢?其实上,张廷璐案子的前后发生的事情,让雍正不得不对张廷玉有所怀疑。
雍正新登基,朝中各种问题有待解决,局势晦暗不明。特别是由康熙年间九王夺嫡遗传下来,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问题,以致皇权受到威胁,让雍正惴惴不安。
可是,在议论谁做新科主考时,八爷主动推荐了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出任正主考,这就很值得雍正注意的了。显然,经过康熙去世当晚的情形,八爷必然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他结交的那些文武百官加起来,都不如张廷玉这样的一个重臣有用。试想,康熙去世当晚如果张廷玉站在八爷党一边的话,任凭四爷和十三爷怎么能干,也是无能为力的,至于隆科多根本就是个见风使舵的家伙。八爷知道若想翻盘,非交好张廷玉这样的大臣不可。当然,以张廷玉雍正朝“天下第一臣”的地位,任凭谁推荐他的弟弟,都有依附示好的嫌疑。更别说八爷这样的雍正头号政敌推荐,那就更不得了,不是依附的嫌疑那么简单,而是串联结党。你八爷说为国举荐,无私也是有私,举荐了那必然导致雍正怀疑到张廷玉和八爷,除非雍正是司马衷那样的傻瓜皇帝。
雍正:“你是康熙朝的老翰林出身,对开科取士,为国选才是有资格说话的。你说,这次会试,派谁做正副主考合适?”
张廷玉:“兹事体大,臣的意思还是商量着定好。”
允祀:“臣弟倒有个人选。现任内阁侍读学士张廷璐!”
雍正:“你说的是张中堂的弟弟?”
允祀:“臣弟说的是会试的主考,并不管他是谁的弟弟。”
且在案发后,八爷去私见张廷璐,套详情这种事情,雍正绝对知道的。因为案子牵涉弘时,而张廷璐明白不能说否则祸害无穷,雍正也只是怀疑弘时,但是具体是谁并不一定清楚,将张廷璐关起来,必定让人看着,谁去见张廷璐这种事情必须盯着,才能明白到底怎么回事。而且,八爷这种头号政敌,必须尽一切可能的监视着。张廷璐泄漏考题这件事情,不管谁指使的,只要和八爷扯上关系,必然层层怀疑下去。特殊就特殊在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特别是案子发生后,显然按律必杀之人,可是八爷党非要保,这明显是向张廷玉示好。可以说,要没八爷党的死保,不一定张廷璐和诺敏还能活命,但是由于八爷党的关系,必死无疑。
还有,在张廷玉遇到张廷璐和弘时在一起那个黎明,这件事毕竟发生在宫里,即便之前雍正不知道,但是案发后,雍正必然也是知道了。坏就坏在张廷玉和张廷璐同弘时会过面,说过话,而且因为八爷的有意攀扯,张廷玉成了一个可疑之人。
总之,因为这件案子由于八爷的攀扯,以及张廷玉和张廷璐的关系,加上张廷玉位高权重,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虽然雍正明面上一如既往地对待张廷玉,但是在案子了解清楚前,绝对是要怀疑他的。
所以,雍正在等张廷玉的折子,等的不是一个决定,而是等一个真相,到底这件事情和张廷玉有没有关系。当然,张廷玉上书让雍正将张廷璐杀了,还不足以一次性洗清嫌疑,还需慢慢漂白。若是张廷玉保了他弟弟张廷璐,就是结党,就是和八爷有关系,那么嫌疑就做实了。虽然他没勾结串联,但是这么一来没勾结串联也是勾结串联了。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没道理。
第三,雍正这么等到了张廷玉的折子有什么好处?显然,对张廷玉而言,做这么一个决定是很难的,以张廷玉那种顶级智慧必然知道其中利害关系,但是人之常情么,且这个将他牵连进去的案子,稍微处置错一点点,都可能身死名灭,祸及更多无辜。所以,在愣头青孙嘉诚劝张廷玉大义灭亲时,他才说心乱如麻,下笔不能成文。别忘了平时张廷玉可是圣旨都下笔如神的人,说明这件事情实在太危险,太可怕了。好家伙!孙嘉诚居然将张廷玉的折子都写好了,真的不得不说雍正将他送给年羹尧去杀也是活该。为人过于正直,干涉不必要的事,那是要随时准备挨刀的。
孙嘉诚:“沉默就是暧昧,暧昧就是偏袒!中堂,许多人都在看着您哪!”
张廷玉:“我也想了很久,我也想上个折子,想大义灭亲。无奈心乱如麻,下笔不能成文哪……”
对张廷玉而言,也只有选择大义灭亲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若是不选这条路,就算雍正没怀疑上他,他包庇护短的名声也是坐定了,雍正不收拾他,那帮御史也绝不可能放过他,谁不想往上爬呢?雍正等着张廷玉上大义灭亲的折子,也是怜惜张廷玉了。既是给他机会辩白,也是为他前途着想。
对雍正而言,等着张廷玉上大义灭亲的折子,好处就更多了。其一,张廷玉上了大义灭亲的折子,说张廷玉可以信任,股肱大臣没问题;其二,张廷玉没与八爷勾结,朝局还可控;其三,连张廷玉都上折子大义灭亲了,那就不是雍正冷漠非杀罪犯了,而是他们确实该死,雍正就不会留下杀大臣的口实;其四,雍正这么等着张廷玉的折子,也是做给张廷玉看的,给张廷玉面子,收买人心;其五,也是树立给百官人臣形象,有利于雍正计划的吏治改革;其六,更是向八爷党等其他势力秀肌肉,像此等情况下,张廷玉这类重臣都站在自己这一边,你们就别多想了。
总的来说,对雍正的好处最核心的就是确认到张廷玉和八爷党没关系,对张廷玉来说,是给他选择的机会。
结语雍正要杀张廷璐本来就合情合理,只是若直接杀了,有些事情就不明不白了。而等着张廷玉的折子,就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许多可能性,同时还可以对彼此产生诸多好处。总之,这件事情,说明雍正和张廷玉都是高人,关键时刻算盘都打得十分的精。以上是个人见解,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