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得天下后,为何乱杀功臣?

功高震主者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事过犹不及,故为臣之道,不以功高而自傲,不以受宠而作威,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谁,多付出,少索取,求异同不争强,再不济,就急流勇退,做个范蠡那样的逍遥富翁,难道不美吗?而朱元璋之所以大杀功臣,是因为这些骄兵悍将,已经危机到了,朱家王朝的根本利益。

明朝建立后,那些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悍将们,野心和贪欲日益膨胀,他们仗着自己功高位重,为非作歹,强取豪夺,圈占了大量的土地据为己有,朱元璋虽然一再告诫他们,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放在心上。

再好的皇帝对臣子的忍耐,和礼遇都是有限,何况是朱元璋这样的,而且,前朝的经验教训,也让朱元璋明白,必须刹住这股歪风,否则长此以往,必然为祸不浅!

(朱元璋和蓝玉)

到了后来,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允文成为接班人,朱元璋深知,朱允文年青缺乏政治经验,又生性懦弱,远不能和其父朱标同日而语。

朱标虽也有懦弱的一面,但他盘踞东宫多年,政治经验丰富,又有大批的追随者,而这些,朱允文是不具备的,所以,这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戏码,就不可避免的上演了!

(胡惟庸)

结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藏,古往今来大杀功臣的皇帝,朱元璋和刘邦,算是两个典型例子,两人都是出身社会底层,又都是开国皇帝,有人说他们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是心胸狭窄,忘恩负义之人,对于这种说法,我觉得并不完全对,站在私人的角度看,他们的做法确实有点无情无义,但是,他们代表是整个国家,所谓:明君者,防微杜渐,将潜在的隐患,扼杀于摇篮之中,这并无不妥之处,反而若因为私义,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反倒是轻小义,而失大节的昏君!一国之君往往一念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尽管是家族之国,但他们的初衷,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无事,就这一点就够了。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