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理解《水浒传》?
《水浒传》讲的是封建社会下,一百零八个好汉轰轰烈烈起义的故事。故事里,有朝廷腐败的人神共愤,有英雄好汉们的快意恩仇,有壮烈的反抗,有诏安后失败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这部小说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是明清白话小说的典型代表,对中国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官逼民反的大背景下,深刻揭示农民起义的起因、发展、成长及至失败的过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几乎每个朝代发展到一定程度,统治阶级就荒淫无道,社会上滋生腐败,各级官吏对底层百姓的剥削和压榨增加,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就会爆发。
《水浒传》比较正面地描写了一群不堪欺压的“好汉们”揭杆而起、聚义梁山,直至接受招安,最后死伤大半的全过程。书中对这些草莽英雄,有讴歌,但更多地是同情,也对农民起义的走向和归宿作了一定的探讨。
二、《水浒传》的文学价值《水浒传》作为叙事白话文小说,抛开它的故事内容褒贬,单谈它的文学手法,是非常高明又精彩的。书中塑造的武松、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等人物形象都很丰满,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下面举几个人物例子.
1.林冲
林冲本为80万禁军教头,有社会地位,有较好的收入,有年轻美貌的妻子,有温馨的家庭。面对调戏他爱妻的高衙内,他虽然怒气冲天,但碍于对方是自己顶头上司高太尉的义子,只好忍气吞声。之后,高俅指使他的好友陆谦设计骗他妻子,诱骗他误入白虎节堂,他仍然忍气吞声。
在充军途中他被押解的官差百般磨折,甚至险遭杀害,被鲁智深救下后他也忍着,他总幻想能回家与妻子团聚。但高俅不杀林冲誓不罢休,后又指派陆谦等人,要在草料场将林冲烧死,这时林冲才忍无可忍地杀了陆谦等,此时他已经走投无路,不得以踏雪上了梁山。林冲是最能体现“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2. 武松
武松景阳岗打虎名扬乡里,是人人称颂的“打虎英雄”,也因此做了督头,在人前很光鲜。后来他的兄长武大郎被潘金莲、西门庆、王婆合谋死,他杀了三人,投案自首,被充军孟州。
武松后来武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也是淋漓尽致。再后又被蒋门神和张督监陷害,终致忍无可忍,血溅鸳鸯楼,再一次亡命江湖。
武松嫉恶如仇、磊落坦荡,重友情,有豪气,是水浒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
3.鲁智深
鲁智深做了两件被大多数读者熟知的事情:一是为救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被官府追捕,无奈做了和尚;二是因救林冲,被高俅迫害,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二龙山,后辗转上了梁山。从这两件事情上读者看到了一个慷慨直爽、疾恶如仇、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鲁智深。
4.杨志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的理想是想凭自己的一身本事为朝廷效力,“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表面上看他的运气太差了:先是失了花石纲,丢了官职;后想通过贿赂企图官复原职时,又无意中杀了波皮牛二;充军时受到梁中书赏识和提拔,看视苦尽甘来,但又失陷了生辰纲......因为他写下了军令状,回去,已无活路,这时他不得已才选择亡命江湖,后辗转上了梁山。
纵观整部水浒的结构纵横交错,在大的脉络下,连缀着一个个相对独立又自成主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在结构上既纵横开合,各尽特色,又是整个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农民起义的归宿在哪里?
在封建社会,忠君思想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当时的农民军将领也缺乏打破旧制度、建立新时代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支撑,那么聚义梁山的好汉们,最终的归宿和结局是怎样的呢?而施耐庵时代之前的农民起义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那么,如何安排这群“说起就走、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好汉们的归宿呢?
好像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招安。过去我读到招安的章节,也是气愤填膺,暗骂宋江葬送了梁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最近百科问答中,引导人们读“名著”,思考“名著”,我也思考了:如果不招安,还有更好的结局吗?
答案也是无解的。所以《水浒传》注定是一曲英雄的悲歌。
四、《水浒传》讲的也是一场人性江湖
自古忠义两难全,忠于朝廷负了义气,不忠于朝廷空有义气又寸步难行,祸源在于朝廷的腐败。而朝廷为什么会腐败,这是人性深处的善恶,永远也讨论不完。
但是时局就是如此客观,朝廷处理事情违备背公平正义,梁山好汉只能凭自己的武功替天行道,行侠仗义。
这场故事中,错错对对,自古无定论,但都是人性善恶的映现,大是大非与局部论述,都难有统一的评价。毕竟,人性深处,谁也说不准它到底是什么。
但总的来说,朝廷腐败必然是让人痛恨的,梁山好汉快意恩仇是大快人心的。宋江招安是让人扼腕的,梁山好汉最后死伤过半是让人痛心的。
每个人,包括读者,在人性深处,我们都向往光明,鞭策阴暗,这让我想起元代张养浩的一首:“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