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遭遇危机,比增持更重要的是什么?

时间:2018年10月24日。

科大讯飞的危机并非突发,是必然的,在问答百科 以前的问题中就讲过。

有些黑天鹅事件,是可以预计到必然会有,只是具体以什么形式在什么时间爆发无法预知。

言归正传,增持解决不了危机。

先说增持,因为特殊所以早说。然后再说说更重要的是什么。

1、先观察科大讯飞有意思的公告内容。

科大讯飞发布了两条增持公告,一条公告是董事长增持股票不低于1300万元,增持期限是三季报发布的次日,也就是10月25日。另外其它高管从三季报发布日起,6个月内增持股票不低于1200万元。看下图公告原文。

这里有两个小细节,符合科大讯飞的特色。

第一个系列是增持股份的规模,一般情况写规模接着就是多少股,但是后面写的是不低于1300万元,更科学的表达应当是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300万元,写规模会造成错觉增持1300万股,这是巨大的差别。1300万股按照现在股价计算,那是2.8亿元。我觉得这是仔细考虑过的用词,特意写成“规模”,而不是写“金额”。

第二个系列是增持日期,因为三季报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89%,这个业绩情况一般都会带来股价的大跌甚至跌停。而设计增持日期恰好是在报表公布次日,巧妙地托住了股价,不至于暴跌。科大讯飞用“规模”这两个字,和人工翻译冒充智能翻译用“耦合”两个字,完全是无缝匹配。

高管增持同样的措辞。使用的是股份规模,但规模的单位是万元。而非万股。下图是高管增持股票公告部分内容。

再两个其它公司关于股票增持的公告部分内容,可以看到明显的措辞差异。下图是生益科技的股东增持公告。用的是“增持股份的金额”,不是用”规模”。

大家可以去查看其它公司关于股票增持的公告原文,几乎看不到哪家用科大讯飞这种表达。

科大讯飞实际上增持股票的金额下限加起来是250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科大讯飞这么大的市值来说,增持的效果是“内心毫无波澜”。

2、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真实,诚信,尽量真实向市场展示公司,让投资者尽量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这样对所有人都是好事。

科大讯飞有一个特点还是值得注意,董事长从未减持股票,并且质押的股票比例也非常小,这点是好事。当然董事长持有的股票中,限售股是流通股的3倍,这个也要注意。

科大讯飞又还有一个特点!没有控股股东,没有实际控制人。

(发稿日期:2018年10月24日)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