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星驰几乎什么国际奖项都没有?
有的人,拿了许多影帝,演了几十上百部电影,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没有一个角色,但是他,每一个角色都深入人心,他就是周星驰。所有演员都是演员,只有周星驰是艺术家。
王晶说周星驰爱钱,他一年三部电影,部部烂片,周星驰三年一部电影,人们看了又看,到底谁圈钱,长眼睛的人都看的出来。
记者问黄秋生怎么看待周星驰,黄秋生只说:“你看总是别人骂他,你何时看他骂别人。”
不管周星驰与他人恩怨如何,但是作为一个演员,一个导演,他已经尽力把自己最好的奉献给观众,而我们实在欠他太多电影票了。最后关于汶川地震,周星驰捐款3000万。
伟大的喜剧明星身上似乎都缠绕着这样古怪的悖论,卓别林 有抑郁症 ,憨豆先生罗温·阿特金森 有抑郁症 ,金·凯瑞 有抑郁症 ,罗宾·威廉姆斯更是 因抑郁症 而自杀。他们的生活被喜剧分割成了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台上人前尽皆癫狂、尽皆夸张,让所有观众都笑出泪来,而当走到幕后,那张嘴角上扬的脸似乎摘掉了面具,平静冷漠,甚至忧郁。
我在多年前买的一本电影杂志上,第一次看到了电影背后的周星驰。他 一头白发 ,面无表情地盯着镜头,看不到促狭的眼神,听不到无厘头的笑声,眸子中掩饰不住的疲惫。年少的我无法将照片中的人和印象中的周星星联系起来。
那是《功夫》上映前的一组宣传照。即便是为了电影的宣传,走出电影的周星驰也不愿再扯起嘴角逗乐旁人,他甚至懒得 染黑头发 。几年前在《少林足球》中,他还是满头黑发,虽然笑的不如以前多但精瘦的身体里依然洋溢着无厘头的欢乐。但《功夫》之后,他的头发便灰白一片,斜斜地撒在额前,一任萧索。
至于为什么白得这么快,从《功夫》的演职员表上或许能一窥端倪:
导演:周星驰
编剧:周星驰
监制:周星驰
主演:周星驰
一位四十多岁的超级明星,在拍摄无数电影之后,依然像一位新晋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的作品,不容瑕疵,不容任何地方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这大概也是他在演艺圈里人缘不怎么好的缘故。许许多多与他合作过的演员都跳出来说周星驰这人如何难以相处,对待其他演员态度如何恶劣。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达到巅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风头一时无二,但在香港娱乐圈这潭深不见底的水中,却也涌出无数对他的攻击。真真假假,我们局外人自然无从判断,周星驰极少做出回应,反倒是对于一些明显是刻意制造出来的针对他私生活的谣言攻击,他却忍无可忍,因为一则招妓的八卦绯闻,周星驰怒火中烧地把造谣者告上法庭。这就看出他的思维方式不同常人,正如在《九品芝麻官》中的一个情节:包有为说:“十三叔,他们说你勾结江洋大盗,贩卖军火,推老婆婆下海,还强奸了只母猪。”包龙星说:“我绝对没强奸母猪!”
珍惜羽毛的方式有很多种,周星驰最看重的是个人德行,至于那些对他表演方式、表演态度的指责,他则毫不在意。对德行的看重,源自骨子里的谦卑;对表演上杂声的不屑,则源自由内而外的骄傲。这样的矛盾结合体,注定了他难以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于是在电影中他越发夸张,在生活中他越发沉默。
一路跟随周星驰而来的观众能够明显感觉到他在《喜剧之王》之后的变化,他在努力淡化身上最善良的无厘头的标签,尽管还是喜剧的形式,不再只是像《逃学威龙》《鹿鼎记》那样没心没肺一味地搞笑,而是越来越多了些宿命的味道。这种变化观众难以一下适应,但细想这又似乎与年轻观众的成长有某种契合,从无忧无虑的孩童少年,进入感悟到人生忧郁的青春期,又成长到品尝生活百般滋味的成年人,周星驰的电影也暗含着这样的变化轨迹。
《喜剧之王》里,面对黑暗中的大海,柳飘飘说:“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尹天仇说:“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年少时看到这里毫无感觉,但多年之后听到这句对白,却像捡到一颗 童年玩耍 时丢失的宝贝,蓦地感动万分。
这就是沉默中暗暗滋生出的力量,当观众感受到这种力量,必然会对周星驰油然而生亲切感,原来他是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这种亲切感如此强大,足以消弭所有对周星驰本人的攻击,所以从这个新年的大年初一开始,《美人鱼》从齐天大圣和赌神赌圣的夹击中脱颖而出,以令人恐怖的速度刷新着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短短十天时间已经超过20亿。
年前周星驰来我们这个地方做宣传时,我终于有幸远远地见到了他真人一面,他戴着帽子,压住了灰白的长发,坐在影院大银幕前用不熟练的普通话谈了些与《美人鱼》相关的话题,并与观众做了些简单的互动。九十年代盗版光碟中留下的星爷印象,无法与眼前那个干瘦的男人重叠,声音也与石班瑜的配音相去甚远,可挡不住观众们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和掌声。这个勉强够上三线的城市,观众与明星互动的热情并不像大城市那么高,可在周星驰这里,似乎不同年龄段的人都统一回到了热爱偶像热爱追星的年纪。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沉默内向的人,却给无数次的激励着我前行。他那些经典台词,黄金句子,简直是就是人生真理。
当人们第一次看他的电影只会带着笑声和骂声,当我们第二次看他的电影还是笑声和谈论声,当再次看他的电影过后,那么就多了思考。其实,香港电影界虽然在上个世纪很有地位,可他们还是十分注重正派的影视(星爷的喜剧,只是茶余饭后的“笑料”“开心果”)所以,影艺界潜意识就不会接受星爷的作风,其次,那时候张曼玉,林青霞,她们根本不会太看上星爷,即使有票房可是没有口碑那也不算一部好的电影。所以,周 星驰 的搭档只能选择吴君如,至于后来慢慢的用张柏芝(她也是一个新人而已)。所以,星爷那时是人才不可否认,可是那个时候却没有人认同不是么,所以他没有成为影帝那是必然;现在,我们认同了,他的无厘头的演技他的影片质量(《少林足球》),可是,他的新片却越来越少,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所以,没有作品哪能得奖,如何服众?至于以后,估计会颁发个终身成就奖吧!回顾经典~~都值得一看!!永远的星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