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的原理是什么?准确率能达到多少?
健康码的数据来自于大数据,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往7~14天的GPS位置、线下扫码商家位置、购买火车票的信息等等,如果你买了一张去湖北的火车票,健康码很可能就会变色。
健康码的数据来源健康码是动态码,如果申请者曾经与确诊或者疑似病例共同乘坐过一辆班车,或者来自重点疫区,那么就会影响到健康码的颜色。
健康码数据采集来源比较多,大家使用手机操作的基本上都可以被记录到。比如移动支付消费、二维码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微信、支付宝在后台记录的用户GPS位置信息,甚至是手机连接的基站位置信息,都可以用于健康码的数据来源。
如果在某一个时间,在特定的场合出现了确证患者,那么系统就会根据大数据分析判断那些人可能曾经与这些病例接触过,健康码就会“变色”。
健康码的三种状态 红码:确证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医学观留人员,这些人都是红码状态。需要连续健康打卡14天,才能转换成绿码。
黄码:全国确诊人员的非密切接触的同行人员、发热门诊等级、外省人员、留观等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的人员,还有省外本省未满14天健康打卡人员等重点关注的人群。连续健康打卡7天,转换为绿码。
绿码:当前无症状、健康正常、可以人员流动、复工复产,有效期为3天,3天内需要自行健康打卡,否则可能转换为“灰码”。
总之,健康码不能判断大家得了什么病,只是追踪大家出行的轨迹,然后结合大数据给出有没有可能接触到新冠病毒,相应的部门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对于疫情防控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