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之初的政策,满清入关之初的政策只要前明宗室降清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唯恐自己的子孙饿了肚子,给子孙们定下了铁律,宗室子弟既不需要从商,也不需要种地,从10岁开始由朝廷恩养,直到去世。许多宗室子弟为了创收,不断生孩子,孩子生得越多,领的俸禄也就越多。如此下来,明朝宗室从最初的不到一百人开始飞涨,到崇祯时期达到了二十多万人,比满清入关时的军队总数还多。
俗话说,盛极必衰。明朝这座大厦一倒,这些宗室子弟都成了落了毛的凤凰。毕竟每逢朝代更迭,前面王朝的宗室子弟都会成为新王朝的眼中刺、肉中钉。纵使是亡国不绝祀的西周初期,周武王也会安排“三监”等诸侯来监察纣王之子。满清在这方面肯定比西周做得绝。
明初藩王
一、满清入关之初的政策
1、满清入关之初的形势
顺治皇帝甫一继位,满清入关的时机便从天而降,吴三桂主动向满清示好,希望满清入关帮他对付李自成。英明神武的多尔衮迅即组织十余万大军入关,以吴三桂为前驱,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占领了京城。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崇祯虽亡,京城虽失,明朝的残余势力依然不可小觑,满清入京的当月,从洛阳一路逃至淮安的福王朱由崧被南京诸大臣拥立为弘光皇帝,承继明朝大统。
对照北宋当初被女真人所灭时,赵构在江南的条件。朱由崧无疑要好很多,首先,明朝自永乐迁都后,南京虽失去了都城地位,可却始终保留着一套健全的班子。其次,弘光政权与满清之间还有大顺政权可充当缓冲。再次,朱由崧手里不光有江北四镇,还有拥兵八十万的左良玉。最后,南京背靠东南财赋重地,且湖广和江浙等地的赋税一向是先交到南京。
顺治元年的形势
弘光政权建立的同时,李自成率众兵分两路,分别从山西和河南向陕西大本营撤退。清军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紧跟其后。相对于弘光政权来说,满清对李自成更加重视,满清高层对李自成善于招揽百姓有深刻的认知。顺治元年十二月,清军多路大军围攻潼关,大顺军虽英勇无畏,终究架不住为数众多的红衣大炮,李自成不得不率众从陕西撤到湖北。
顺治二年五月,李自成在九宫山意外去世,十余万大顺军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或继续抗清,或投降南明。因大顺军曾经的活动范围实在太广,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满清要想彻底清除大顺军势力,并非易事,比如以李自成部将袁宗第等人为首的夔东十三家一直坚挺到康熙三年才覆灭。除此两部势力外,以巴蜀之地为抗清根据地的大西政权也很虎,不光有二十多万精兵,还有李定国、艾能奇等名将。
顺治二年的形势
2、满清的缓兵之计
满清在入关之前立国已有两代,吸收了不少明朝人才,比如范文程和洪承畴,这两人都是战略大师级的人物,帮助满清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不然以满清以前那种搂草打兔子的传统,肯定是无法在关内站住脚的。多尔衮率军入关之前,范文程就建议多尔衮把握住机会,不要光记得打仗,还得知道如何收服人心。
聪明的多尔衮是一点就透,他进了京城后,先是假模假样地为崇祯皇帝发丧,博取明朝残余势力的好感,然后对前明大臣稍作甄别便委以重任,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行政效率,接着不断向南明示好,避免南明与大顺等军合力抗清。依当时的形势,一旦满清四处树敌,很难招架得住。
洪承畴画像
正是秉持这种拉一派,打一派的宗旨,多尔衮当时对前明宗室表示出了强烈的善意,他不止一次地对外宣称只要前明宗室降清,清廷将继续像前明一般恩养他们。这种号召对于当时遍布各地的明朝宗室来说,如同天籁之音,毕竟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大西军都将他们视同待宰羔羊。即使满清言行不一,不恩养他们,但凡能够让他们安安稳稳地生活,他们也是满足的。
崇祯太子朱慈烺受满清优待政策的影响,从大顺军中逃出后,一路乞讨回京,跑到了他的外公周奎家。周奎担心消息走漏后,自己会受牵连,就主动向多尔衮汇报了相关情况。多尔衮根本就没想过善待前明宗室的事情,更何况这个人还是崇祯太子,于是借口这个朱慈烺是假冒的,让人给了结了。当时像朱慈烺一般上了套的前明宗室子弟不在少数。
多尔衮画像
二、满清站稳脚跟后的政策
1、从恩养变“朱贼”
随着大顺军逐渐凋零,清军的主攻方向变成了南明,好看不中用的弘光政权一个像样的仗都没打出来就丢了南京。虽说朱聿键在福州继续搞了个隆武政权,可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满清已经在关内站稳了脚跟,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满清高层鉴于清军的主要任务从立足转变成了扫荡群雄,一改之前对前明宗室的态度。
立足的时候需要前明宗室不抵抗,扫荡群雄的时候需要前明宗室受到控制,不然今天一个唐王,明天一个鲁王,天知道前明还有多少宗室子弟可以被反清势力推上前台?早在顺治二年,满清就为了清楚掌握前明宗室的情况而搞了一出暗度陈仓的戏码,以批准前明的那些普通宗室子弟成为良民为由,对各地宗室情况进行了仔细摸排。
南明政权的流动
如果真的可以让前明宗室子弟安安稳稳地当良民,顺治四年就不会发生朱国柱捉获明宗室朱充鲑的事情。朱充鲑是何许人也?只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名前明宗室,他和崇祯皇帝都是出了不知道多少服的关系,其祖上是朱元璋三子晋王朱棡。他因为惧怕当满清的“良民”,从山西躲到了山东。
就这么一个人,多尔衮在得知消息后,雷霆大怒,对地方官员发出了一系列灵魂拷问,并严令朱国柱等人赶紧抓人,生怕内里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说白了,前明的那些宗室子弟,甭管有没有地位和能力,在满清眼中,都是威胁。据相关文献所载,自顺治四年始,满清高层习惯以“朱贼”来称呼前明宗室,即使是皇帝朱批,都常常用“朱贼”二字。
明朝男性宗室爵位
2、除之而后快
一般来说,新王朝只会对前朝的主要宗室从严处理,而对那些普通宗室则是从宽处理,满清不这样。顺治三年五月,弘光皇帝朱由崧被满清以其有反意为由处死,和他一起的有衡王朱由棷、德王朱由栎、潞王朱常淓和荆王朱慈煃等前明藩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主动降清的。六月,清军克衢州,将城中的楚王朱华壁、崇王朱慈爚和邹平王朱寿碒等前明藩王尽皆处死。
九月,清军克福州,将城中的西河王朱敏淦、翼城王朱弘橺和松滋王朱俨钅宰等前明藩王尽皆处死。十二月,清军克广州,直接来了一波大清洗,将城中的周王朱伦奎、鄢陵王朱肃汭、东会王朱肃泳、通山王朱蕴钺、巨野王朱寿钅朐、辽王朱术雅、南安王朱企钰、邓王朱器、郑王朱常瀓和益王朱慈炲等二十余位前明藩王处死。满清对他们的亲属也是不分老幼,一概处死。
顺治四年的形势
据相关史料所载,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满清以各种方式处理了50多名前明郡王及郡王以上者,如果把他们的亲属都算上,人数恐怕得过万。顺治六年,两江及河南等地总督马国柱上报捕获一名原名朱华塘的前明宗室,此人当时已经七十九岁,且只是一个末等的镇国将军,早在崇祯十七年就已经出家为僧。
马国柱在奏报中称朱华塘“衰病垂危”、“乞食贫衲”,建议朝廷对此人网开一面,然而多尔衮可不管这些,依旧下令让马国柱将朱华塘就地正法。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越来越多的前明宗室不敢露头,他们或出家、或改名换姓,求的只是一线生机,可惜满清的“天网”实在是既大又密,能从中逃出的前明宗室少之又少。
新旧更替总会有
结语
明朝宗室作为明朝的特权阶层,在明朝覆亡之时,自是会成为很多新势力的消灭对象,他们所占有的那些资源,理所当然地会被新势力查收,他们身上的血脉,也理所当然地会让新势力寝食难安。站在明朝宗室的立场上来说,他们是没什么错,错的是满清,不该不做区分就对他们下狠手。
可站在满清的立场上来说,满清也没什么错,毕竟即使到康熙年间,依然有前明宗室冒出头来抗清。如果双方都没错,错的是谁?是明太祖吗?还是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天启皇帝?抑或是崇祯皇帝?
参考文献:
《明史》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