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定海街道工厂改变为社区公共空间中的更新路径

本期作品文章导言

《时代建筑》从创刊伊始便以不同形式关注富有创意的中国当代建筑作品,我们坚持选择建成作品,关注其创新性和探索性,并重视其完成度和现场感受;坚持第三方评论为主,推动建筑评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每期作品栏目在作品选择上尝试走向设计探讨上有相对共性的可能性,在评论文章的作者的选择上,力求其研究背景与作品的设计探索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期更多地关注人文语境中的建筑表达,王红军、焦梦婕分享了上海定海街道工厂改变为社区公共空间中的更新路径。王方戟、董晓、黄杨讨论了浙江德清湿地公园茶室洞天寮设计思考,指出平顶与坡顶对于建筑师来说既是外部形态的选择,也是建造体系的选择,还是空间类型的选择。刘艺分享了成都天府美术馆的实践策略,讨论了场馆与社会、空间与展品两种关系的设计表达。温一阳、温捷强回顾鄂尔多斯十一间沙屋的设计思考过程,指出设计需要以外在环境和内部需求为原点,打破建筑在内外共生中,自然与人造之间的隔阂。田唯佳、宋玮分享了青浦区蔡浜村云图淀山湖民宿改造设计,指出上海的“城市性”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国内城市少有的兼容并蓄。张轶伟解读了都市实践的OCAT深圳馆B10新馆的设计策略,指出该项目所经历的公共艺术介入的渐进式更新,更强调业态的试错、空间的弹性及功能的适应性。王煊、曲俊瀚以昆明乌龙古渔村为例,讨论了基于价值再生的历史村落保护与活化更新模式。吴笛分析了苏州图书馆平江分馆设计,指出我们需要的是在当代的语境中重构传统聚落的场所精神,使建筑回归到人的生活本质。

栏目主持:戴春

从街道工厂到“定海之窗”

定海社区“微更新”小记

Adding Creative Flavor to a Former Factory

The Micro-Regeneration Process of the “Dinghai Window”

王红军 焦梦婕 WANG Hongjun, JIAO Mengjie

Abstract

定海之窗是上海市2018年度定海街道的微更新项目。面对隐藏在住区与街角绿化之间的街道工厂,设计师保留了历史厂房建筑,对内部空间进行了整理再生。微更新打开了北侧的城市绿化空间,通过“伞”状的剖面设计,形成了连续的室内外关系,为社区提供了多用途的公共空间。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1. 改造后的室内空间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定海之窗

项目地点:上海市隆昌路542弄

设计/建成:2018年/ 2020年

委托方: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建筑面积:298.33 m²

建筑设计:王红军、黄佳彦、段睿妍、沈若玙、潘玥涵、张莹颖、李晗玥、焦梦婕、樊婕、杨闻博、白寅崧、王昊、朱啸宁、孙启祥

结构设计:何忻忻、梁峰

合作:上海具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策展:王红军、张斌

布展:焦梦婕、樊婕、杨闻博、白寅崧、王昊、朱啸宁、孙启祥

在线阅读

近代上海杨树浦地区工业的发展,不仅产生了滨水工业带和大型厂区,并且推动了杨树浦路北侧大量近代工人住区的建造,从而形成了今日杨树浦工业带的历史景观风貌[1],给城市带来了特有的肌理格局。如果站在长阳路和隆昌路交叉口,会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氛围和尺度感。北侧是宽阔的长阳路和新建的商办楼群,而沿隆昌路向南,道路宽度悄然变窄,在两侧梧桐树的掩映下,是充满烟火气的小吃店和五金杂货店、红砖立面的近代公寓,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造的工人新村,再往前就是杨树浦地区的工业建筑群,江畔的汽笛声已清晰可闻。隆昌路似乎像是一道城市剖面,展现出定海这片近代工业社区的发展史。

隆昌路542弄位于长阳路和隆昌路的交叉处,弄堂内有7栋二层坡顶联排住宅,是当年日本纱厂的高级职员宿舍。建筑青砖灰瓦,在周边新建筑的映衬下,依旧保持着近一个世纪前的风貌,以及低矮而亲切的尺度感。在弄堂西北角靠近城市转角的位置,是一处废弃多年的街道工厂——伟达工具厂。2018年秋,在杨浦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的推动下,定海街道将此地块列为社区微更新项目(图1)。

1 场地状况

伟达工具厂的单层厂房尺度不大,隐藏在街道转角绿化和广告牌背后,从城市界面上看并不起眼。厂房建筑南北大体为三进布局,呈条状横向展开。三进房屋的建成时间不同:中间一进建成最早,主体为砖砌体结构,屋面结构是三角木桁架;南侧一跨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原为平顶,后因屋顶排水不畅,采用“平改坡”的做法增加了轻钢金属屋面;最北一进则属于后期搭建,在砖厂房北墙外又增加出了一排杂物间。房屋结构基本完整,但年久失修,局部破损明显。尤其是屋面渗漏严重,几进厂房之间的天沟已经局部塌落,导致房屋内部有积水现象,亟待修缮。此外,北侧搭建部分结构质量较差,难以继续使用 (图2、图3)。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左图:1. 改造后的室内空间

右图:2. 改造前的厂房西侧

地块北侧是长阳路和隆昌路交叉口,紧邻12号线地铁站,人流较密集(图4、图5)。街道转角绿化将场地与城市空间完全隔开,绿化地平比场地高半米左右,植物长势茂盛。这种道路转角绿化的做法在城市中较为常规,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类似的街角绿化的作用更多的是填补剩余用地和边界隔离,除了在城市绿化率上有所贡献之外,并未形成供人活动的有效景观空间,为行人和社区居民所真正享有。同时,场地内的建筑空间被“隐藏”在城市转角绿化之后,也并未在城市公共体系内发挥作用。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4. 总平面图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5. 面向隆昌路的侧入口

2015年的《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标志着“存量挖潜”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式[2]。城市微更新是对城市存量空间资源的优化,是对城市空间管理的微观调试与创新。如何针对场地问题,进行自下而上的整理,为社区提供更好的公共场所,是设计面对的问题。

2 厂房再生

2.1 内外的连续

从内部结构来看,老厂房的竖向结构是砖砌体,木质屋架间距4 m,墙体上设砖柱。南侧后期建造的厂房,延续了砖木厂房4 m的开间尺寸,其混凝土柱位与砖柱一致,这一尺寸适用于木檩条,在混凝土楼板中也较为常见。这样一来,在内部也存在着一种连续的既有结构逻辑。

设计保留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砖木结构和南侧混凝土厂房,北侧搭建部分结构质量较差,需进行拆除重建。新建的部分同样采用了4 m开间的跨度,延续了内部的空间比例和结构逻辑。新建的部分在体量上与保留的两进大致相仿,自然也在隆昌路上形成了三跨连续的山墙立面。

在内部的功能组织方式上,由于隆昌路542弄内部缺少必要的公厕和活动空间,所以南侧一进设计的功能主要是面向住区内部的公共活动;北侧面向长阳路地铁站的往来人流,设置了经营性的咖啡厅;中间一进空间较为灵活,可用做社区文化展览,或成为咖啡厅的扩展空间,且方便关闭,能进行内外分隔管理。这样,从南至北,原本封闭的社区边界就变成了内部连续的功能空间,形成内外的自然过渡(图6~图11)。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6. 屋檐下的室外空间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7. 从室内看屋檐外侧空间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8. “定海人家”展览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9. 平面图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10. 从展厅内部看北侧空间

11. 剖面图

这一设计方案在前期与街道和社区的沟通中较为顺利,但在后续推进过程中,功能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原来计划向住区内部开放的功能,变成了需要独立运营的社区公益超市,因此向住区打开的界面被调整成面对西侧隆昌路的独立入口。南侧一进的空间则更为独立,强调东西走向,南北贯通变成了内部空间与北侧外部场地的关系。

2.2 绿化中的“伞”

对基地北侧的城市转角绿化,设计希望将其处理成可以进入和使用的场所,而不是单一的观赏对象,因此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绿化面积,在其中增加了两条1 m余宽的小路,将行人引入场地内部。建筑外墙稍作退让,在内部增加了硬质场地,形成使用空间。由于基地狭小,建筑更多成为使用者行为和感知的容器,而不是“与身体对立起来的客体化对象” [3]。这也是设计中一以贯之的思考方式。

处理北侧一进体量与室外环境的关系是本次设计的重点。这里需要有覆盖的半室外空间,以及室内外的模糊和连通。因此,设计确定了“伞”状的结构形态,竖向支撑设于中间,北侧用挑出的方式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南侧同样用对称的悬挑,轻轻地搭在既有砖砌体上,避免对原结构的干扰。在后期施工中,由于砌体损毁较为严重,此处的砖墙被置换成为了混凝土结构,因此向内的悬挑也变成了两侧支撑。

北侧绿化场地高于地面半米,加上植被的高度,形成了略微隔离视线的状态。设计采用了一个跨度接近4 m的木构悬挑,给这一场地增加了一个温暖的覆盖。由于四周升起的绿化和矮墙的限定,屋檐下缘被压低到2.2 m,形成了明确的包裹感。而屋檐向外的坡度和内侧“伞骨”状的斜撑,又形成了类似双坡屋顶的感觉。玻璃高窗并没有垂直设置,而是安装在了斜撑的界面,进一步加强了双坡屋顶的界面感,形成了具有“室内感”的室外空间(图6)。

与此相应,人在室内时,同样由于玻璃窗的斜置,其在视觉上趋于消隐,屋顶的连续,使得室内空间向外自然延伸,让室内空间也具有了某种“室外感”。近人的外窗采用了折叠窗的做法,便于整体打开,也进一步连通了室内外空间。灯具的安装位置位于屋架中线,夜幕低垂,吊挂的灯具均等地照亮了室内和室外两侧的空间,增强了两处空间的等价和对应之感(图7)。

在最初的设计中,考虑到悬挑的尺寸要求,北侧新加部分采用的是全钢结构,但钢结构难以形成与南侧砖木厂房空间的连续性,同时自身感知层次较为单一,因此采用了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的混合做法。现浇混凝土部分同样采取了4 m的模数,延续了内部空间秩序,并且在外立面中清晰呈现,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了透明的关系。

老厂房、新加部分,以及屋檐下的外部空间,形成了自然的递进与延展。混凝土结构顶部标高为2.2 m,上部为木结构屋架。2.2 m定义了内部空间的一个层次,产生了近人的尺度和亲切的身体感。木结构在2.2 m以上出现,跨越室内外形成了独立完整的覆盖,也增强了上部空间的分量感,使面积不大的室内空间能有多重的尺度感受。同时,设计有意地在进深方向把混凝土结构加强成为1.2 m的片墙,使墙体不是单一界面,而产生了次级的小空间。此外,1.2 m的宽度也有利于固定屋顶伞状结构的斜撑,增强了木结构的稳定性。

3 定海之窗

老厂房“微更新”后的功能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和展示、简单的茶饮,以及一处服务于社区的公益超市。同时,地块又恰好位于定海老街区的边界,是展示社区文化生活的窗口,因此建筑被命名为“定海之窗”。

“定海之窗”项目设计始于2018年,2020年底建成后,适逢定海街道大规模旧区改造全面展开,杨树浦路东段一带伴随上海近代工业发展形成的大片住区,也面临着征收和全面更新的命运。受街道方邀请,设计团队与长期关注定海旧区居住空间研究的建筑师张斌一起策划了“定海人家”的展览。借此机会,策展团队对定海街道即将消失的部分典型工人住区,特别是定海桥一带的自建“私房”片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影像、模型和图纸等方式,呈现出其自发建造的物质空间史(图8、图10)。

在展览即将开幕之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定海之窗”很快被用来作为社区的疫苗注射场地,进入“半封闭”的管理状态。伞状屋顶下的空间成为了疫苗注射场所,砖木厂房则成为了疫苗留观室,这也使得“定海之窗”和“定海人家”展览,以当下特有的“复合”方式呈现在社区居民面前,被居民称为“最美疫苗点”。作为社区公共空间,“定海之窗”相对开放连续的室内格局,和面向绿化的室外灰空间,都适应了新的功能要求。能因应不同条件下社区的实际需求,也正是这一社区空间最好的使用状态吧(图12)。

定海之窗|定海之窗

12. 被用作社区疫苗接种场地

(图片来源:摄影©樊婕;绘图©申佳)

参考文献:

[1] 张松,李宇欣. 工业遗产地区整体保护的规划策略探讨——以上海市杨树浦地区为例[J]. 建筑学报,2012(1):12-23.

[2] 马宏,应孔晋. 城市空间微更新——上海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社区营造路径的探索[J]. 时代建筑,2016(4):10-17.

[3] 王方戟, 黄杨. 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命题——公园中的公共卫生间幽篁亭设计[J]. 时代建筑,2021(6):98-103.

如有需要,可扫描下图二维码购买《时代建筑》电子版或纸质版(购买纸质版请标注具体期数)

电子版 纸质版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见《时代建筑》2022年第6期 定海桥:一段城市平民自建史研究 王红军、焦梦婕《从街道工厂到“定海之窗”:定海社区“微更新”小记》,未经允许,不得。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作者简介:王红军,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工学博士;焦梦婕,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研究生

本期作品

[1]王红军、焦梦婕.从街道工厂到“定海之窗”:定海社区“微更新”小记[J].时代建筑,2022(06):78-81.

[2]王方戟、董晓、黄杨.藏着平顶的坡顶房子:浙江德清湿地公园茶室洞天寮建筑设计[J].时代建筑,2022(06):82-87.

[3]刘艺.文化地标与艺术现场:成都天府美术馆[J].时代建筑,2022(06):88-95.

[4]温一阳、温捷强.以“沙”为题,以“沙”为魂:鄂尔多斯十一间沙屋的设计回顾[J].时代建筑,2022(06):96-105.

[5]田唯佳、宋玮.离场的乡村:上海青浦区蔡浜村云图淀山湖民宿改造设计[J].时代建筑,

2022(06):106-111.

[6]张轶伟.艺术“工厂”的渐进式更新:解读OCAT深圳馆B10新馆[J].时代建筑,2022(06):112-121.

[7]王煊、曲俊瀚.基于价值再生的历史村落保护与活化更新模式:以昆明乌龙古渔村为例[J].时代建筑,2022(06):122-127.

[8]吴笛.传统街巷空间在现代语境下的再生:苏州图书馆平江分馆设计[J].时代建筑,2022(06):128-133.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 彭怒,尹珅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 定海桥:一段城市平民自建史研究】

谢谢!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时代建筑》杂志电子版二维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订购《时代建筑》杂志

微信平台:timearchi(微信号),时代建筑(公众号)

新浪微博:@时代建筑杂志

内容策划:戴春

官方网站:

电话:(021)65983417、(021)55822231

邮箱:timearchi@163.com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