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废弃冷库起火致11人死亡:其中一人丢下三个孩子、3人逃生
3月27日14时30分许,河北沧州,一废弃冷库起火致11人死亡。 沧县人民政府发布通报:沧县崔尔庄镇东村一废弃冷库在拆除过程中发生火灾。消防、公安等单位全力扑救,至22时55分火灾彻底扑灭,共搜救出11人,均无生命体征。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省市县负责同志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开展善后工作。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据报道,遇难者家属表示,火灾发生太快,他们根本没有时间逃生。一名遇难者的外甥女介绍,拆除此座废弃冷库的人员共有14人,只有3人逃生,死亡的11人中有5名是安徽人,他们的年龄在三四十岁。她的舅舅今年45岁,还有三个孩子,火灾发生时正在拆除冷库,结果却遭遇意外。这名家属猜测,可能是冷库里残留的制冷剂导致这场火灾发生。
事故发生后,有网友表示自己认识其中一位遇难者,他才三十多岁,就丢下三个孩子离开世界。另一位遇难者家属史先生介绍,他们是安徽涡阳人,他妻子的哥哥和姐夫在这次火灾中不幸身亡,两人都是40多岁,此外还有一名亲戚手部受了伤。27日晚6时许,他们接到消息后连夜从外地赶到了沧县。 他了解到,除他的这2位亲戚外,还有3名安徽人在火灾中不幸身亡,其他的遇难者听说是当地人。
至于后续调查,无非调查事故原因,找出责任者,进行相应经济处罚及刑事处罚。原因应比较好找;冷库一般采用氨制冷,氨气容易泄露、泄露后在一定区间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火很容易发生爆炸;另外冷库外层的保温材料一般都易燃且燃烧后形成有毒有害气体,人体吸入后短时间内就容易中毒死亡。 事情经过估计如下:施工人员在拆除过程中不慎导致液氨泄露,发生火灾,引燃冷库保温材料,顿时冷库内有毒有害气体弥漫,施工人员难以找到逃生通道,无法逃生造成中毒死亡;也可能是使用电、气焊直接引燃保温材料导致火灾造成死亡。
按照规定,一次性发生11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重大安全事故,需要由河北省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特别注意:拆除老旧设备、冷库、储罐等设施一般安全风险都比较高,尤其是储存过或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老旧设备,更不能轻易动火拆除,要找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确认安全后再进行拆除,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据当地一位村民介绍,事发的仓库是当地的老红枣市场,被一个老板买下后准备进行开发。一个工头承包下拆除仓库的活,结果工人们在拆除过程发生了火灾,他听说工头已被警方控制。 看了一下官方的通报,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感觉领导都非常重视打工人的生命。 这场大火是从昨天下午2点30分开始着火,直到晚上10点55分才彻底扑灭,大火烧了8个多小时,可见火势非常大。 不过呢,让我想不通的是,领导们都这么重视了,但昨日新闻媒体都保持着沉默,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火灾。要知道大洋彼岸发生的枪击案之类的伤亡事故,国内媒体都是第一时间就会报道。
此外,通报提到共搜救出11人,均无生命体征。但通报中并没有提到当时在冷库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受伤,多少人失踪,官方是否也应该向大众通报一下呢?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都感觉匪夷所思,为何只是拆出一个冷库,又不是易燃易爆品或者化工产品仓库,怎么会造成这么大的火灾? 随便搜索了一下,发现冷库火灾屡见不鲜。 冷库的可燃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保温材料、货物外包装、制冷剂。冷库火灾隐患,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量使用液氨作为制冷剂。我国冷库的制冷系统主要采用液氨作为制冷剂。一旦液氨发生泄漏,将会迅速成为有毒的氨蒸汽,对现场工作人员身体造成伤害。且氨蒸汽是爆炸性气体,当空气浓度达到爆炸范围值时,遇到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2、建造冷库采用了非阻燃保温库体,有的隔热层中填充物是稻谷壳,在墙壁上要进行二毡三油的防潮构造处理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燃烧。 3、冷库年久失修,电气设备老化或使用不当会导致火灾发生。冷库中使用的照明灯、冷库风机、电加热门的使用不当以及电线的老化也会引发火灾。 目前还不清楚河北沧州的这一座废弃冷库,在拆除过程中因何原因发生的火灾。 但很明显,官方的通报过于简洁,并不能解答人们关心的问题。家属们的心态也很稳定,但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中,好像也只能等通报了。
冷库火灾有什么特点?
1.燃烧猛烈,形成立体火灾。冷库四壁垂直贯通,有烟囱式的空心夹墙;保温层中有沥青、油毡,库内有软木、纤维板、稻壳和塑料等,一旦起火,纵横方向的蔓延速度很快。
2.燃烧隐蔽,不易寻找着火点。当冷库保温层稻壳起火阴燃时间较长,阴燃火焰在夹墙内,外部不易发现。
3.烟雾大,温度高,灭火行动不便。冷库出入口少,库门及多层冷库的楼梯间都易被火焰封堵,浓烟翻滚下水枪手很难向库内或向上进攻。
4.毒害气体多,有爆炸危险。一般冷库起火后,空气不足,燃烧不充分,一氧化碳含量较高。用泡沫塑料作保温材料的,着火后会放出毒气。若管内氨气大量喷出,浓度达到15.7~27.4%时,遇明火还会发生爆炸。
最后:经常有人说,每个安全制度背后都是人命。这一点不夸张,各种安全规程就是在一次次事故后总结的。 不知道有没有相关规定,拆除冷库需要有资质的队伍,拆除操作前要不要仪器侦测残留制冷剂,要不要火灾风险评估,如果保温材料易燃,是不是要禁止明火,并配备灭火器。 有些技术我不太懂,比如怎样在可能起火的环境安全地切割金属结构。电焊机切割有电弧,气焰(常用乙炔和氧气)切割更是明火,用无齿锯都有火星……
希望别像俄罗斯军火库爆炸那样,是烟头引发的,那就太悲哀了。有人怀疑可燃气体残留,这个真的不容小视。看过一个新闻,一个电焊工在油罐车作业,爆炸,脑袋都炸没了!肯定是空罐,但残留的一丢丢油挥发,遇到明火也是致命的。但如果是使用气焰切割发生意外,就涉及刚才说的技术问题了。 是不是应该施工队把灭火器随身携带呢。一旦发生意外,在没有发生大火前及时扑灭。汽车就强制配灭火器,否则罚钱,也是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