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死因是因为胡吃海塞,拉肚子拉死的光绪皇帝死因

慈禧太后的死因,没那么邪乎,就是因为胡吃海塞,拉肚子拉死的。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公元1908年11月15日下午,中南海仪鸾殿内,曾经掌控大清朝朝政数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在前一天,也就是11月14日下午,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也驾崩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

前后仅一天之隔,大清朝两个最重要的人先后离世,光绪帝好巧不巧的,死在了慈禧太后的前面,这就让后世对此多有猜测,并且有光绪皇帝时被慈禧太后下毒致死的说法,而有关于慈禧太后的死因,各种说法也是层出不穷。

民间传闻,慈禧太后是被老虎吓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慈禧太后被暗中下毒而死,总之,关于她究竟是因何而死,什么五花八门的说法都有。

但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和分析,慈禧太后的死因并没有那么复杂,她只不过是在其七十大寿上,胡吃海喝,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以至于得了痢疾,最终拉肚子拉死的。

慈禧太后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生老病死,所以得个病也不奇怪,只不过曾经权倾朝野的她,最终却因为吃坏肚子而死,说出去确实有些搞笑。

据史料《慈禧外纪》记载,慈禧太后在11月15日当天,起了个大早,早晨六点钟,就开始处理朝政,一直处理到午时,慈禧太后才开始吃午饭。

是什么政务需要处理这么长时间呢?这就要说到头天刚死的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死在11月11日的酉时,也就是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确定光绪皇帝咽气后,慈禧太后在当天晚上就开始着手安排光绪皇帝的后事。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第二天一早,又召集了众大臣开会,除了对光绪皇帝后事一些细节问题安排外,最重要的就是,为大清国找一个新皇帝。

这场会议提供的人选有三个,最终在经过众人商议和讨论后,由慈禧太后拍板,最终决定立溥仪为新皇帝,会议方才结束,众人开始吃午饭。

但在午饭后,慈禧太后突然晕倒,并且晕过去了很久才醒过来。

“西历1908年11月15日,太后仍于六点钟起床,处理朝政,至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慈禧外纪》

从这个记录来看,慈禧太后在临死当天,乃至头天,还能把持朝政,就说明一点,就是她的神志至少是非常清醒的,也只有这样,她才能“神气安和”的处理各种事情,因此,也就并不存在所谓的被吓死或者下毒等暴死这种情况。

那么,为什么慈禧太后会突然晕倒呢?很简单,她有病。

她确实有病,并且这个病还得了很长时间,前后大概有个小半年的光景,从1908年的夏天开始,一直到她病逝。

也就是说,慈禧太后是因为患病,病情加重后,才出现“忽然晕去”,并在晕倒很久后,才醒过来,并交代了后事,最终咽气。

要问慈禧太后得的什么病?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吃坏了肚子,患上了痢疾而已。

痢疾这个病,古往今来一直就有,也算不上什么大病,一般大多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所造成的,但虽说慈禧太后也是得了痢疾这种病,但可不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而是她胡吃海塞造成的,并且,她得痢疾不是一天半天了,早在当年夏天,她就患上了痢疾。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根据史料记载,1908年的夏天,北京城的皇宫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的主题,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四岁寿辰,因此,这场宴会的规格极高。

且不说慈禧太后收了多少名贵的寿礼,单说为了这场寿宴,光是北京城有名的厨子,几乎全部到场,每个人是施展浑身解数,前前后后为慈禧太后准备了一百多道各式菜肴,各种名贵的材料,那真是可劲儿的上。

作为寿宴的主角,慈禧太后自然非常高兴,这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作为大清朝最有地位的女人,到今年已经是七十有四,也算是高寿了。

在当天的寿宴上,因为心情愉悦,慈禧太后向前来贺寿的大臣们敬了几杯酒,大臣们不绝于耳的恭维之言让慈禧太后更是高兴,不由得胃口大开,吃了不少的菜肴,并对当天的厨子大加表扬,事后还安排进行了赏赐。

众所周知,这人上了年龄之后,身体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减弱和退化,慈禧太后也不例外,即便是锦衣玉食,保养的再好,但岁月不饶人,七十多的人了,同样也会有这种情况。

因此,在寿宴第二天,慈禧太后就感到腹痛不止,并且在之后,每天的出恭次数明显增加,最多时一天多达十几次,并伴有脓血。

慈禧太后的这种情况,明显就是因为寿宴上吃多了,加上老年人肠胃消化能力较弱,因此患上了急性肠道传染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痢疾。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如果是一个年轻人,这种病完全不是事儿,最多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慈禧太后不一样,年龄不允许她会很快恢复,虽然经过太医切脉诊治,开了不少的名贵药材,但病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总之一直就没彻底治愈。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当年11月,十一月已经是深秋季节,痢疾这种病,在秋季是高发季节,本身慈禧太后就有这病根,加上一直反反复复,到了秋季之后,病情就愈发的严重起来。

所以,慈禧太后才会在11月15日这天,处理完朝政之后,突然晕倒,之所以会在这天加重,主要是因为1908年的大清,正值多事之秋,慈禧太后作为大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每天需要处理的政务有很多,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本身身体欠佳,加上大量的处理公务,以及在得病后吃得也少,胃不纳食,最终形成了体力衰竭,病情在当天急剧恶化,从而病逝。

慈禧太后的死因,在《慈禧外纪》中也有所提及,认为慈禧太后是”其根由于夏间病痢太久,体气大伤也“,基本上与上述所说的差不多,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慈禧太后是属于正常的因病而亡,不存在所谓的其他死法,民间所传的类似于毒死或者吓死,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

前文提到,慈禧太后是死在了光绪皇帝的次日,也就是说,在光绪皇帝死后的20多个小时里,是慈禧太后生命的最后时光,那么,这20多个小时,她是如何度过的呢?

首先,就是安排光绪皇帝的后事。

安排光绪帝的后事,是在当天晚上,也就是光绪帝驾崩后,就进行的,包括葬礼如何举行,中间的环节和规制等等,基本上大小事宜,慈禧太后均进行了定夺。

一番安排之后,慈禧太后用过晚膳,就在宫女们的服侍当中沉沉睡去,此时的她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全赖皇宫里的名贵药材续命,当天,为慈禧太后负责诊治的两个太医还因为药方问题起了争执。

这两个太医,一个名为施焕,一个名为吕用宾,施焕提出用乌梅丸来缓解病情,但吕用宾却认为乌梅丸药劲儿太大,怕伤了太后本就虚弱的身体,因此,两人就此问题一直争执不下。

最终也没用上乌梅丸,一番调理后,慈禧太后忍着病痛,就此歇息。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其次,进行朝政上的安排

在次日一早,慈禧太后醒来后,就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于是马上要求下面的人,开始拟遗诏,并将摄政王载沣、庆亲王奕劻以及袁世凯、张之洞、鹿传霖等七位大臣,到福昌殿开会。

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不能坐起来了,只能在宫女的服侍下,用被子裹着,半倚半靠的坐在床上,在见到这几位王公大臣进屋后,有气无力的说自己不行了。

慈禧一生强势,此刻她自己说出不行了,也是知道自己真的是时日无多,众大臣在听到这句话后,先是袁世凯带头号哭,其他人心神领会,也跟着开始一番痛哭。

慈禧太后在之前,就已经拟了两道懿旨,一道是以溥仪入继大统,另一道则是派摄政王载沣监国,召集大臣们过来的目的,就是对这两道懿旨进行再次的确认。

在这两道懿旨中,还有个十分特别的信息,就是除了安排溥仪继位、摄政王载沣监国以外,还有个就是安排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裕隆太后。

摄政王载沣监国不错,但是慈禧太后也明确表示,平常听听摄政王的就行,但是若是遇到大事,必须要由裕隆太后做决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侄女日后掌权做铺垫。

最后,就是关心和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在一切都安排完毕后,慈禧太后自然就开始关心起自己的身后事了,对于命张之洞提起拟好的遗诏,进行了多番修改。

慈禧太后认为,张之洞宣读的遗诏,略有缺陷,要求在遗诏最后加上自己操劳一生且忧心天下的赞美之词,因此,张之洞按要求加上了几句话才最终定稿。

遗诏问题解决后,慈禧太后借着询问光绪皇帝是否停灵于乾清宫,侧面问会不会将自己搁在慈宁宫,庆亲王奕劻听出慈禧太后是不愿停灵在慈宁宫,马上接话道,肯定会停灵在皇极殿,慈禧太后这才心满意足。

这些事情交代完毕后,众大臣就跪安离开,不久后,慈禧太后就随光绪帝而去,享年七十四岁。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小结:

关于慈禧太后的死因,在民间有多种说法,有说是被老虎吓死,有说是被下毒而死,实际上,并没有这么邪乎,慈禧太后真正的死因是因为患了痢疾,病重而亡,从历史记载来看,她在临终的那天,还在保持朝政,安排着光绪皇帝和自己的身后事,因此,不存在那种“暴亡”的说法,所谓的慈禧太后的各种离奇死法,只不过是民间以讹传讹,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