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如病毒的预防控制

(来源:钦州教育发布)

蓝字关注我们!

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为做好我市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根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结合我市实际,钦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钦州市教育局制定本指南。

一、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最常见病原体。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当年10月到次年3月为高发季节。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学校、托幼机构、儿童福利和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重点防控场所。

二、临床特征

(一)潜伏期:通常12—48小时。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4—8次/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此外,头痛、轻度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三、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诺如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1.人与人传播: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2.经食物传播: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

3.经水传播:可因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三)易感人群:全人群普遍易感。

四、预防及控制措施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传染源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

(一)传染源管理

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加强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

1.病例: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应进行居家或在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2.隐性感染者:建议自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72小时内进行居家隔离。

3.从事食品操作岗位的病例及隐性感染者:隔离期满,且连续2天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岗。

(二)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三)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的总体原则如下,具体消毒方法见附件。

1.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2.化学消毒剂是阻断诺如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表面进行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现用现配。酒精消毒效果不佳。

3.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4.患者尽量使用专用厕所或者专用便器。患者呕吐物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传播,当病人在教室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人员,并按附件内方法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

5.实施消毒和清洁前,需先疏散无关人员。在消毒和清洁过程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按标准预防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手卫生,同时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性质做好化学品的有关防护。

(四)食品安全管理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五)水安全管理

暂停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或二次供水设施,通过适当增加投氯量等方式进行消毒;暂停使用出现污染的桶装水、直饮水,并立即对桶装水机、直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启用相关饮用水。

学校、托幼机构须加强二次供水监管和卫生学监测,禁止私自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井水、河水等作为生活用水,购买商品化饮用水须查验供水厂家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书。

(六)健康教育

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要加强传染病健康宣教工作,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校内环境消毒工作。一旦发现学生、儿童出现聚集性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和教育局报告,及时开展疫情调查和处置。

附件:诺如病毒消毒方法

附件

诺如病毒消毒方法

一、病人呕吐物、粪便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以上,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二、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

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液,应含有效氯1000mg/L。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家具和生活设施用消毒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墙壁可直接用消毒剂按100mL/㎡~300mL/㎡用量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三、衣物、被褥等织物

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后浸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若不能即时消毒,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并尽快处理。

四、食品用具

餐(饮)具和食品加工工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六、医疗废物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一次性诊疗用品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

七、生活饮用水和供水设施

导致暴发的水及水源,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污染的供水管网、水箱、桶装水机、直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100mg/L消毒液浸泡1小时,或50 mg/L消毒液浸泡24小时,然后冲洗管网后使用。污染的水井需进行彻底消毒清掏后再开放取水。消毒时需保持余氯量为0.5mg/L以上,按水井的容量计算所需含氯消毒剂的量,加入井水中充分混匀,保持30分钟以上。抽出井水,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1立方水加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150g~200g(含有效氯25mg/L~50mg/L)进行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污水按每升加4g漂白粉或2片消毒泡腾片搅匀,作用60分钟再排放。

八、室内空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的空间也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可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编辑:潘广信

校对:黄起邦

作者:钦州市教育局 钦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美编:钟祥光

关注我们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