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是一部以武王伐纣为主线,讲述截教和阐教两派仙道各显神通,分别扶保商、周的小说。
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
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该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小说中刻画了深入人心的经典神魔形象,如哪吒、土行孙、雷震子、杨戬等,创作了哪吒闹海、姜太公钓鱼、比干挖心等经典故事。
明代以前,获嘉县同盟山上除建有富丽堂皇的武王殿、文王殿及有关文臣、武臣殿以外,还有一座气势威严的姜太公封神堂。封神堂中姜子牙雕像栩栩如生,其右手高擎封神鞭(亦称“打神鞭”),气魄宏大,雕工精细。
这封神堂与封神鞭,就缘于牧野大战。
战前武王和众诸侯在同盟山牧誓,克商后,武王和众诸侯又回到了战前牧誓的地方——同盟山,对天下诸侯和有功将士进行分封建制,对阵亡将士进行掩埋,又祭祀了文王木主,将文王木主葬于同盟山之南,然后准备返回镐京。
由于牧野之战阵亡将士很多,所以在获嘉境内留下了许多的坟冢。面对这些凄冷的土冢,特别是那些曾经和自己朝夕相处的阵亡将领,以仁德治天下的周武王总觉得于心不忍,应该做些什么。
周武王和姜子牙商议道:“战场立大功的文臣武将,活着的按祖制回到镐京后论功行赏,可以分封为各地的大小诸侯王。可是,对这些因战而捐躯的死者们,除慰其家室外,又该如何让他们本人享以封赏呢?”
姜子牙沉思良久,言说:“前有伏羲、颛顼等封禅泰山,皆因天高不及泰山,功成皆源天帝。而今,我伐纣一战告捷,一是天帝所赐,一是阵亡将士以血所换。以大说小,以天论人,古人可登泰山而祭天,今天下归心,我大周对战死主将何不可设坛而封神呢?”
武王眼前一亮,说道:“此举可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就交由太公你一手操办了。”
子牙得令,吩咐下去。不日封神坛在同盟山建成。子牙手执封神鞭,登坛燔柴祭天,在死者冢墓前对双方七十二员主将代天封神。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人封神。后齐之邹衍以此方领悟其“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之奥妙,终于奠定了他阴阳家学派创始者的身份。延至到明代,落魄文人许仲琳以此为基线,生发虚构夸张,写成了半人半仙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
封神故事最早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最早出自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三言》中的《申公豹捉妖》一话,之后在宋代、元代等时期有许多版本的小说、戏曲、说唱等文学作品中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或口头传播。
到了明代,罗贯中将其整理成小说《封神演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神榜故事小说。
封神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和评价,将某些神仙封为特定的神明,赋予他们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1. 在古代中国神话文化中,封神通常指的是神仙们获得升仙的机会和地位,成为官方认定的神明。
这意味着他们将获得更高的威望和尊荣,可以拥有更多的权限和责任。
2. 封神也是一种对于神仙们实力和贡献的认可。
只有经过一系列考验和评估,表现出足够的修行和能力,才能被封为神明,真正进入神的行列。
3. 封神还可能与神仙们的职责和任务有关。
被封为神明后,他们可能要负责管理某些领域或担任特定的职务,为人间带来福祉或保护神权。
综上所述,封神榜中的封神表示以神仙的身份被正式认可和尊重,赋予更高地位和职责的象征。
封神榜中的“封神”有两重意思。一是指将某个领域里做到极致的人进行册封,成为神;
二是指通过在人间重建新秩序的过程中,对人、神、妖魔根据功过进行封神,有功的人、妖魔封为神,有过的仙降为神。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4条关于封神的问题「封神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封神第一部扬帆出海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