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耳朵上别着“身份证”,鸭棚管理实现自动控制,宠物食品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信息化、智能化为沂南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
提起沂南畜牧业,“大”是第一印象。这里有规模养殖场1246家,生猪年出栏78万头,肉鸭年出栏2.5亿只,肉鸡年出栏1.4亿只,奶牛存栏1.7万头。长三角地区每卖出3只咸水鸭,就有1只来自沂南县。该县的畜牧业总量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前茅。
做大的同时,沂南县也在向全产业链延伸,即由养殖环节向上下游扩展。仅以肉鸭产业为例,形成了种鸭养殖——种蛋孵化——规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预制菜的产业链。鸭子“飞”了,留下了粪便,又形成了鸭粪——沼气——发电和鸭粪——有机肥——农业种植的产业链,增加了全县畜牧产业的附加值。
沂南县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对全县畜牧业进行质的提升,引入大而强的企业及优势平台、尖端人才,推动传统畜牧企业提升科技水平,力争让“智慧牧业”成为沂南的新标签。
坐落于蒲汪镇的沂南中地牧业第一牧场,占地1255亩,奶牛存栏量达1.1万头,规模在全省首屈一指。牧场采用智慧管理系统,可精准把控奶牛养殖的各项数据信息。记者看到,一排排的牛舍内,运料车正在自动取料、搅拌、投送。每头牛耳朵上都别着“身份证”,即终身唯一识别耳标,实现从出生到淘汰全过程可溯源。奶牛脖子上挂着SCR项圈,全程监控奶牛健康、发情、产奶量等信息,每天反刍多少次、走了多少步都一目了然。企业负责人介绍,相较于传统中小规模养殖,大型智能化养殖至少提高效益20%以上。
“一个棚养鸭6.5万只,原先需要六七个人巡守。实现自动化养殖后,只需要一个巡查人员。同时,肉鸭的成活率高达99%。”在依汶镇农丰养殖公司,老板郑立明介绍了智慧牧业的“威力”。走进鸭棚,记者看到这里的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自动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智能环控系统、空气能自动取暖系统、夏季自动降温系统。
除了单家企业的智能化,该县还将生产、仓储、电商整合成一处智能化平台,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宠物用品集散基地——宠云行供应链。进入县城西南的这处连体建筑,看到高达九层的立体仓储结构,其间自动导航车驮着货物往来穿梭,货物再通过传送带实现自动分拣。这里为国内外100余个知名品牌服务,每天成交1.2万单,每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去年全县总产量达13.4万吨,占全国宠物食品总量的1/10,占全省的1/3,其中干粮产量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