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武智
来源:中国视窗
一、采风源起:
2月11日正赶上周六休息日,上午8点,应冀州作协主席魏俊红之邀,我们一行奔赴冀州区漳淮乡南漳淮村漳河公园采风。
按照提前的约定,我在单位门前上了车,魏主席和农业局的罗局已经在车上了。走到106国道可耐特大院东南角等老作家辛向党他们的车集合后,两辆车一前一后像漳河公园出发,刚到周村附近,魏主席的电话就响了,因魏主席不方便接听,所以我接过来电话,那一头甜美的声音:魏主席,我是微子,你们到了哪里?你们在漳淮乡东侧的岔道牌子处等一下吧,我在你们后边。魏主席回了一句:“好的!”,十分钟后,我们到达了指定位置停车,前车鱼贯而下:辛老师、雷玉峰、李梅晓、方东芬。
不到十分钟,后边驶来一辆黑色轿车,稳稳地停在我们车后边,车还没停稳,车窗玻璃降下,女士伸出纤细的手臂向我们这里招手:“魏主席,我们来晚了。”握手寒暄之时魏主席介绍,知道了停车前打招呼的女士叫微子,另一位是微子的丈夫段老板、另外有宗教局退休的干部陈连波,我们一行人队伍已经达到了9人,三车开始驰向目的地。
进了南漳淮村,在宽阔处停了车,步行百米,就看到了“漳河公园”四个大字,穿过垛口围墙走进院里,南墙根两个高大的粮仓,四周倒扣的大缸似乎都是小粮仓;一棵老树下面垒起了一周木椅,夏季可以围坐纳凉。石辗在院中,南面是一个古井和辘轳,东南角一个木制的凉亭,东墙前面是一个立起的大磨盘上面写了五个大字:永远跟党走!盛世千秋长方鼎后边墙上是:漳河文化四个大字,记载着漳河公园的来历、南漳淮村的历史文化、古代赞美漳河的诗词等;东墙上的壁画上波浪起伏,墙根有一条木船,远看似乎是河上的小船在荡,这一幕使人遥想古漳河的源远流长,荡起人们无尽的乡愁......
二、漳河公园的来源、南漳淮村历史和名人
南漳淮村址地处古漳河故道,村名来源于古漳河,古漳河现在虽然已经变为耕地民房,但她曾经流经南漳淮村这片土地,她就是母亲河,故起名漳河公园。公园里错落有致的垛口围墙、拱门、石碾石磨、木船、凉亭、绿植、文化墙,每一处都匠心独运,典雅别致。南漳淮村党支部书记段根茂介绍说:这个公园所在地方,是村里闲置多年的学校,现在改造成漳河公园。一方面让本村的孩子了解农耕文化,不忘根本、不忘初心,记住乡情、留住乡愁;另一方面给村里的老一辈和那些归乡探亲的人们留个念想。
在南漳淮村漳河公园还有一个惊喜发现,就是在公园北墙下立有5个石桩,每个石桩上都写着“信都书院地”。段根茂书记介绍:这五个石桩中一个是村民挖房基时发现的,另外四个是前些年担在井口上发现的。问村里老人也说不清。因上面刻有“信都书院地”字迹,感觉是文物,于是收集起来放在公园里保护起来。信都书院位于冀州城里,始创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到清朝中期发展壮大,被誉为北方学脉滋养、光大之地。据民国《冀县志》载:清乾隆五年(1740年),冀州知州魏定国“置田一顷,以资膏火”于信都书院。光绪八年(1882年),知州吴汝纶置地920亩于信都书院。前些年冀州城里在开通滨湖大道时,也曾挖掘出“信都书院地”界碑一通。没想到在远离县城四十多里的南漳淮村也发现了信都书院的耕地界碑。清乾隆《冀州志》记载:“南漳淮村闫玉香所施本村义学地,乾隆六年,村民具呈归入。”显然,这个“义学地”并非是为史东初所建义学捐的,是否为信都学院的“义学地”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要说村里的历史名人,还真有个叫史东初的。
史东初,1890年生于南漳淮村,幼时家境贫寒,8岁随父到天津谋生。后来,他继承父业成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先驱之一,在天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肥皂厂和第一个独资搪瓷厂,“大前门”香烟的烟标也是他设计的,沿用至今。史东初乐善好施,对老家冀州来天津的乡亲都乐于招待,在天津创办了一所“东初小学”,还在家乡南漳淮村创办了一所义学,史东初出钱、本村贾广洁出地。这所近百年前的学堂依然存在。
现任村支部书记段根茂多方联系,终于联系到了史东初的后人,找到了史东初的照片。史东初原名叫史玉行,去天津后改名为史东初。日本侵占天津后,动员史东初出任天津日伪工商会长,被严词拒绝,时任伪天津市长温世珍也曾亲自登门请他,他严词拒绝,并有:“大节为重,何惧之有?”慷慨言辞,保留了民族气节!至1941年去世时,年仅51岁。史东初有三儿三女,二女儿嫁给了张学良的弟弟张学英。
三、赞美南漳淮村的有关诗词:
古代赞美南漳淮的诗句四首:
《古佛阁和程试》
明·石九奏
冀州霸气未全收,漳水潔洞抱远楼。
地隐青莲晴欲见,天空白雪冷还浮
千家桑柘余前代,万古风流是此州。
刺史开言问伐客,可知佳句便题留。
《游紫微山》
明·曹安
一卓高逾丈,山名得紫微。
漳流从绕碧,冀野此凝晖。
袁氏宅应老,魏王台亦非。
眷此为陈迹,萧条赋式微。
《前题》
明 李子喷
微山返照薯云收,览胜登临百尺楼。
古井涵星春水碧,长堤霁雨晓烟浮。
潭河襟帶新蓬阁,铜雀荒発旧帝州。
惟有使君堂荫满,贏来风景人題留。
《春日信都试院喜雨》
清 钱陈群
官斋坐不找,春雨况多情。
一洗庭树色,时闻檐鸟声。
淡怀初可惬,润物不能名。
晓问衡漳渡,应逢冀缺耕。
2、杨万宁赞美南漳淮的诗作四首:
漳河怀古
西出太行漳水流,左冲右突入冀州。
洪灾自古猛于虎,碧波从来润田畴。
梅风雪骨惊春色,桨声灯影动乡愁。
大禹惊呼河改道,自有精神耀千秋。
咏南漳淮
漳水之南一明珠,地灵人杰耀信都。
崇文古有兴书院,重商当属史东初。
片片良田掀碧浪,幢幢新舍替旧屋。
乡村振兴赖接力,老河故道起宏图。
漳河公园即景
漳河之南云渐开,清风竹影久徘徊。
荚果串串槐正绿,老船空桨待客来。
有感于闫玉香施义学地
闫门轻财置学田,积善重义足养贤。
种得桃李满天下,诵书歌里庆丰年。
四、传帮带搞好公益为民
据说老书记段长江,1956年就参加南运河挖河,回来后就当村里书记多年;段根茂在父亲的影响和带领下,继续任村党支部书记。并且在漳河公园改建过程中,段根茂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出义务工为公园建设出力。两委班子的实际行动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于是群众自动发起了为公园建设出力出钱的捐助活动,村里的企业家、在外的干部职工带头,广大村民积极响应,共计为公园建设捐款三万多元。
(图片由村委会提供) (刘武智拍摄)
漳河公园改造前后对比图
采风过程中,上午九点,我们在村支部书记带领下,参观了村书画展览馆,馆里收藏了该村书画家的作品:关永昭、蔡双耀、何春良、崔向泉、闫登奎等名家作品;随后参观了村史馆,在村史馆看到了纺车、旧竹篮、茶壶、算盘、大喇叭、农具等上个世纪的用品,使人一下子回到童年。上午九点半开始文艺演出,歌曲、舞蹈、戏曲、二人转等异彩纷呈,前来观赏的男女老幼挤满了广场。十点,冀州区书法家协会创作培训基地、漳河文化书法作品展览馆揭牌,随后的文艺演出继续到11点半结束。
午饭是冀州传统大锅菜,馒头、玉米面饼子和窝头。冀州区原宣传部副部长薛明坤边吃边掏出手机录视频发抖音;老干部刘振奇(《岁月无痕》的作者)也是对大锅菜和玉米饼子赞不绝口:“香啊,吃出了老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