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灵寿历史之久]灵寿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部门

文/图:马东明

灵寿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寿县,是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定的千年古县,境内古迹众多,棋布于县域多地,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战国中山古城遗址、北齐幽居寺塔、明代灵寿石牌坊,成为了灵寿人民的文化象征。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牛城乡故城村,是战国中山国都城灵寿城遗址,距今2000多年历史。遗址呈不规则矩形,东城墙长1038米,南城墙长1256米,西城墙长1088米,北城墙长1347米,周4700余米。城墙西北角凹进一个约50米缺角。城墙基宽40多米、顶宽30余米、残高3-8米、夯土层厚6厘米。现存西、北两面城墙和东南、东北城角。城内存有赵王台、八角井等遗迹,附近多次出土储粮仓、刀戈箭簇、各种陶器、钱币窖藏等战国遗物,城周分布有北城东、南城东、东城南、西城南、城西等多个带“城”字的村庄。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幽居寺塔:位于寨头乡砂子洞村,是北齐皇家寺院幽居寺的遗存之物,是目前我国已知高型砖石古塔中确切年代最早的一件国宝级珍品,距今1400余年历史。该塔创建于北齐,重修于唐代,系北齐赵郡王高睿为放置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和阿閦佛三尊彩绘石佛像和供奉佛舍利而建,为密檐七级全砖结构方锥塔,高约23米,底宽5.23米,塔基为砖砌台基,呈正方形。塔身,优雅简朴、挺拔稳固,塔层第一层较高、往上逐层递减。塔檐,呈棱角砖牙叠涩外出状。塔顶,用仰莲托着山花蕉叶宝珠型塔刹。1954年修筑了围墙,对文物进行保护。1956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寿石牌坊:又称傅氏石牌坊和“三世中枢”石牌楼,位于灵寿县城北关村,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冬,落成于崇祯十四年(1641)夏,为表彰北关村崇祯朝重臣傅永淳而奉旨建造的功德牌坊,是全国范围内不可多得的明晚期石刻精品,距今380余年历史。石牌坊高12.6米、宽8米、进深2.6米,通体用淡青细石料精琢透雕而成,为四柱五楼三重檐仿木结构。主次方柱各2根,柱面匀布流云图案。四柱两侧各有双重夹柱,夹柱顶端雕有46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或立、或卧、或蹲、或伏,昂首雄视,跃扑嬉戏,栩栩如生。斗拱部分,布局匀称,斗昂端严。三层檐两边各有鸱尾1个,三对对称。上端主间正脊之上,为神兽负宝瓶顶饰。1982年7月23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