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曼谷邮报》2月28日文章,原题:解锁绿豆的潜力当前,植物蛋白在整个亚洲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是泰国。
2020年,一家跨国研究公司针对数十个国家2.7万名消费者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倾向于动物肉还是植物肉(人造肉的一种——编者注)。结果显示,超半数(受访国家中比例最高)泰国受访者表示更喜欢植物肉。
这是个好消息,原因有很多。比如,植物肉能极大地减少工业化农业中十分普遍的食品污染和传染病风险。此外,传统的肉类生产方式效率太低,鸡消耗9卡路里农作物,人类只能得到1卡路里的肉,浪费率达到800%。相比之下,植物肉可以通过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食物,是典型的双赢。
然而,亚洲的农民还没有真正从植物肉中受益。原因很简单,尽管本地对植物性食品需求激增,但大多数植物肉并非由当地种植的作物制成。去年,在东南亚推出的植物肉产品中,77%使用大豆或小麦作为其蛋白质来源——而这些原料主要来自西方国家。
某食品研究所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不起眼的绿豆有可能成为植物肉的强力军。泰国等亚洲国家广泛种植绿豆。全球植物肉先锋品牌别样肉客与百事公司合作,去年开发并推出了首款植物肉干产品,他们一反常态,选择使用绿豆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成分。
此外,世界知名植物蛋品牌Just Egg的原料也是绿豆。不过,亚洲绿豆由于长期被忽视,在生产成本上要高于其他豆类。像小麦这样的谷类作物,过去50年里,产量几乎增加了两倍。相比之下,包括绿豆在内的豆类作物产量只增加了60%。这是投资不足导致利用不足的典型案例。但绿豆比其他豆类原料具有一些内在优势,比如绿豆的过敏性比大豆或小麦低得多,绿豆常用于中医和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是亚洲多国家喻户晓的美食。此外,绿豆的加工过程更清洁、环保。
幸运的是,现在仍然是全球植物肉食品市场发展的早期,亚洲国家还有机会抓住商机。抓住机会的第一步是优化本地供应链,重视植物蛋白市场,并投资于科学研究,提高本地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潜力,使其能够在成本上竞争。如果获得成功,不仅一些地区性生产企业能够摆脱国际进口,提高区域粮食安全。泰国也能够针对快速变化的食品格局做出相应调整,保持来之不易的“世界厨房”的美誉。(作者瑞恩·胡林,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