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前,大季家镇隶属于蓬莱市管辖,辖大季家、芦洋、山后初家等32个行政村,面积86.6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人。境内山海相依、青川湾畔,岸线曲折,景色宜人。
据烟台开发区报道,是年,大季家各村庄或依山而居,或傍海为伴,青砖红瓦,错落有致,遍布在田野山耩,沿海地带。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洋经济兴起,镇域企业开始转向海产品捕捞、水产品加工,水产养殖发展,沿海村民纷纷转行,投资圈地建起养殖池,扇贝、海参、大菱鲆、鲍鱼等应有尽有,生活富足,手头宽裕,村集体经济厚实,村民福利待遇丰厚,周围乡镇的姑娘都愿意嫁到临海渔村。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作为蓬莱市东部重镇,也是蓬莱与烟台对接的城市东大门,大季家镇驻地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经贸发达,在当年其繁华和富足颇令人值得自豪和赞许。
众所周知,1984年,国务院批准烟台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特许在烟台市芝罘区以西,福山区以北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作为它们的西部邻居大季家,只能眼睁睁看着福山周围乡镇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开足马力阔步奔向前方,而自己却远远地落在后面,真应了“急惊风碰着个慢郎中——干着急”这句话。
就在惆怅和羡慕的时候,发展的机遇不期而至。2002年,蓬莱市大季家镇和福山区古现镇划归烟台开发区管辖。2003年4月,设立大季家街道,圆梦成为烟台开发区的西部城市发展的新坐标,终于搭上了烟台开发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新轨道。
大季家划归开发区后,规划先行,拆迁随后,同步安置。原先的村庄拆除后,村民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农村搬到大季家街道驻地,住上了电、网络、天然气、暖气俱全的高层洋楼,瑞祥,恒祥、季翔等高档社区相继建成,村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实现人人期盼多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社会主义新生活。
如今,大季家纵横交错的城市公交网络,拉近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距离;公路、铁路建设飞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拉萨大街、成都大街、北京中路横贯东西,穿城而过。往西可达旅游胜地蓬莱阁和海上名山长岛,向东城市公交车直通烟台港、火车站、汽车南站。向南几公里就是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潍烟高铁大季家站点,交通枢纽四通八达,海陆空快捷畅通。
城市面貌嬗变,经济发展足劲。按照开发区的战略定位,大季家凭借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经济之路。通过培育鲍鱼、海参、海带、贝类等名优特新品种的繁育、推广,推进海产品由粗加工正在向精、细、深加工过渡,形成以联发、蓬福、金港、正旺等水产企业为骨干,跻身全国水产品加工的重要集散地和水产品物流中心。
大季家原有的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聪明的渔民,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开创出“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和“水产品物流中心”两大品牌。沿海海珍品基地盛产的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珍品走出国门,畅销全世界,连续稳坐烟台市水产第一镇“金交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大季家街道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业已成为镶嵌在环渤海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烟台这个镇,你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