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考绩出来了,考生复试备考正如火如荼中。
备考之余,也有不少考生心中纠结,复试前要不要联系导师?
网上有许多帖子煽风点火,还有许多以“过来人”自诩的学哥、学姐在极力忽悠——复试前要联系导师!联系导师!联系了导师等于给复试上了保险,不提前联系导师复试有点悬!
比如这一个帖子说:
本人20年研究生上岸,因为兼职办公室助理,被安排去做21年考研线上复试的临时助理!
当时我就听了这么一个对话:
导师A:下一个某某同学进行复试
导师B:这个同学!他复试之前给我发过邮件,说对xx研究方向很感兴趣,是个不错的生源,看看他等下的表现怎么样。
然后,这位学姐发感慨说:“研友们,看见了木有!复试之前一定要联系导师!”
这位“学姐”说的有鼻子有眼,跟真事一样,可是,正因为说的太真,反而露了马脚。
首先,她说自己是“20年上岸的”,也就是说是20级研究生,兼职办公室助理。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复试这样的严肃场合,都是学校正式工作人员,即便有在校学生“助理”,那也是在外围,但按照我们这个“学姐”描述,她应当是在复试现场,而且和导师距离很近,能清楚地听清导师在闲聊,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其次,就算这个学姐在现场,其描述的现场情况下是漏洞不出,不合逻辑。按照“三随机”原则,下一个考生进来是谁,导师是不知道的,导师A一般都喊的是“下一个”或考生抽签序号,哪里会指名道姓、啰里啰唆地喊“某某同学进行复试”呢?
再次,就算考生进来前,导师B即时了解了考生信息,按照习惯也应说“这个考生”而不是“这个同学”,而且“复试之前给我发过邮件”的那大段话不仅不合乎口语习惯,其啰唆程度,哪里像个研究生导师呢?
最后,复试现场一般都称考官、考生,不称导师、同学。而且,复试现场不是聊天室,考官一般都相对严肃,哪里会有那样大段、大段的对话,还涉及对考生有明显倾向性的对话(即便考官和考生真有关系,真心想照顾,也只会心照不宣,不会傻到现场“拉票”吧,哈哈)。
还有,最为关键的是,凡参加类似考试工作人员,政治思想素质要过硬,考前都会进行培训,都会宣布严格的纪律,不能随意泄露考试情况,即便是考试结束。况且,该学姐自称2020级,那么现在是研三,还没有毕业,如此做法,难道就不怕学校给处分,毕不了业吗?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初试一样是“国考”,严肃,严密,规范,更有纪律和法律的监督,复试过程全程录像,确保复试的规范与公平。
现在的研究生复试,也不像早些年那样,“谁招生谁面试”也就是某些人说的,面试官是导师,而是按照国家规定,复试时实行“三随机”制度——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
这也就是说,你“联系的导师”不一定是考官,就算是考官也不一定面试到你,就算面试到你,考官也会按照标准评分,不会因为“你发了个邮件”就对你另眼相看。
当然,如果考生想提前了解一下学校情况甚至复试情况,或入学后想跟哪位导师研究,提前联系一下未尝不可,但千万不要以为联系了,复试就准了,也不用担心,没联系,复试会吃亏,毕竟如此多的考生,还是平民百姓多,还是没关系的多,还是不提前联系的多!
最后,平湖一柱再次提醒考生,不要相信那些自诩手眼通天、可以“左右复试”、可以帮你搞定复试的人,不要轻信他们有“内线”的鬼话,否则,请了客、花了钱,只能是打了水漂,上当受骗!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