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货币政策迎来权威定调。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未现身
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
“‘精准’对应的是货币政策会继续维持结构性宽松的倾向,会继续加大对绿色、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有力’对应的是货币政策不会过快转向。”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与去年基本一致的表述,即“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相比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没有提及“扩大新增贷款规模”。
“可见,即便考虑到今年外需有下滑的压力,但还是要追求稳字当头,不希望通过过高、过快拉高宏观杠杆率来对冲外需,还是希望宏观杠杆率能够稳定,靠消费、改革恢复信心等内生动力来支撑经济增长。”李奇霖表示。
去年“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表述并未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今年是否降息时表示:“目前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
国信证券指出,2023年未提及利率相关内容,而过去三年疫情期间均提及“推动利率下行”,这体现当前利率水平或已较为合意,政策继续推动利率下行的动力不足。预计2023年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总量政策以稳为主,“不大收大放”,结构政策工具将成为发力重点。
“结合‘权威部门话开局’发布会上央行的表述来展望今年的政策脉络,在价格政策方面,央行表示要‘坚持以我为主’、‘统筹短期和长期’以及‘统筹国际与国内’三个原则,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由于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循环将更为顺畅’,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降低。”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汇率的表述则延续了2022年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总体看,人民币汇率还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有一些小的双向浮动也是市场驱动的,而这种波动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对我们的进口、出口,对大家的预期都有好处。另外我们的企业现在越来越多地学会了使用套期保值、远期结售汇这些工具,来锁定收益。”易纲早前在发布会上展望今年人民币汇率时如是说。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聚焦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
对于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看,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债务。”李奇霖表示,“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意味着部分头部房企的资产负债表风险需要控制,以防止风险向金融系统无序蔓延;但同时又提到了“防止无序扩张”,这意味着不会无限救助,要控制好道德风险,不会让房企回到通过预售资金快速回款、快周转拼规模的老路。换句话说,房地产政策主要就是托底,防风险,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不会发生变化。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阐述下一步房地产金融政策时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地方政府债务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也引发了财政与金融风险交织等问题。防范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近年来随着减税降费进行和疫情反复冲击以及房地产持续下行,地方债务到期和付息压力叠加,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形势矛盾,三保问题突出,影响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进度。有必要通过提高国债规模和占比,再转移支付给地方,逐步解决地方政府的压力。
温彬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也体现出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导向下的“量力而行”。专项债虽然不计入赤字,但会受到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