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动车“黑匣子”中的“捞针”

动车“黑匣子”的“捞针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陈尹晓璇 谢一可

“哒哒哒……”1月12日,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昆明南电务段动车所车载分析间,键盘敲击声忙碌依旧,一台台显示器上,密密麻麻的字符不断滚动,纷繁复杂的图表左右翻飞。

分析间内,工区工长付思斯紧盯屏幕、手指翻飞,高铁旅客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问题”数据便无所遁形。

“这些是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采集的数据,也就是大家口中动车‘黑匣子’的数据,它记录着列车运行线路、行驶状态以及设备工况等信息,而我的工作就是对‘黑匣子’的数据进行分析。”付思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

从地面信号接收反馈,到列车运行坡度速度,动车‘黑匣子’记录的数据堪称海量。每一趟动车组列车的平均运行数据约20000余条,而付思斯及其工友们每天需要分析超过180趟列车,要在如此巨量的数据条目中,找到细微的异变量,无异于大海捞针。

今年是付思斯从事高铁、动车组列车运行数据分析的第8个春运。2016年,云南铁路跨入高铁时代,付思斯成为云南第一批高铁、动车组数据分析员。作为一名分析“老兵”,她总结提炼的数据分析方法,牵头制定的数据分析流程在岗位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云南高铁、动车组列车运行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

“在外人看来,数据分析就是在一连串的数字、符号中找问题。但是在我看来,这些数据都会‘说话’,会给我讲述列车运行路上的‘故事’。”付思斯笑着介绍道。

2021年,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付思斯及其工友又多了一份重任——负责中老铁路“绿巨人”和老挝境内“澜沧号”动车组列车车载设备的数据分析任务。而今,付思斯早已熟练掌握车载设备数据中老挝语和英语词句的含义表达,全力保障了“澜沧号”动车组列车一年多以来的安全稳定运行。

“今年春运是对我们的更大考验,随着祖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旅客多起来了,运行列车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强度也随着水涨船高,为避免分析遗漏,我们第一次分析完后,还会相互核对,再次查看数据信息,反复确认,确保准确无误,我们有信心看好列车运行数据,守护好旅客的回家路。”印着电脑屏幕跳动的亮光,付思斯脸上的笑容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