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徐树独断专行结善之缘,用2000支枪与7名德国制造者交换

公元1914年6月28日,就在塞尔维亚国庆日当天。

奥匈王储斐迪南大公带着自己的夫人,去往萨拉热窝视察视察,顺带震慑越演越烈的反奥运动。

谁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成为改写欧亚大陆格局的一天,就如皇储斐迪南在遇刺前数小时所言,还半带调侃的说,萨拉热窝人民用炸弹欢迎他,随后不久他就倒在了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枪下。

(王储之死)

就此,世界的马蜂窝在巴尔干点燃,早已烈火一般的欧陆格局,因为枪响扇动了翅膀。

仅仅一个月后,经历数轮危机公关依旧没有谈妥的欧陆列强开始了宣战潮。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宣战塞尔维亚王国,7月30日,俄国总动员后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奥匈盟友德国宣战俄国,8月3日宣战法国,8月4日入侵比利时,触发《伦敦条约》,英国宣战德国。

(一战世界)

一轮又一轮宣战浪潮,欧陆两大集团争相露出藏匿已久的獠牙。

世界乱了套,也让遥远的亚洲,深陷其中。

日本作为亚洲唯一列强,因为和英国《英日同盟》的特殊关系,急不可耐的决定站队协约国,而北洋政府,则在欧陆全员宣战之后的8月6日,宣布保守中立。

北洋中立,日本成了协约国,这就让早对青岛和胶州半岛起窥伺之心的日本,感到机会难得!

就在北洋宣布中立后仅17天,日本就派遣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随后诉求将黄河以南地区划为中立区,以便日军进攻山东德军,甚至要求中方撤出胶济铁路沿线和潍县驻军。

(青岛要塞)

日本野心暴露,让袁世凯洞悉中立之祸,忙联系熟悉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问询。

朱尔典告诉袁世凯:日本已成协约国成员,英国肯定不会阻挡盟国行动,要是中国加入协约国,宣布对德、奥宣战,这事才有斡旋余地。

袁世凯听完,谨慎的说:中国可以考虑加入协约国,但无力出兵。

朱尔典随即表示:不出兵没问题,只要在精神和物质上提供支持即可。

就这样,中国北洋政府,成了不宣战不出兵的协约国成员。

随后在英国斡旋之下,不合理的中立区撤销了,但日本对于青岛和胶州半岛的野心依旧。

1914年8月23日,日军5万人马,海陆配合气势汹汹杀向德军青岛要塞。

德国在远东最坚固的要塞,青岛陷入战火中。守军孱弱的德军,仅仅只有5000德奥联军,欧陆战局紧张,加上路途遥远也让驻守德军陷入孤立无援状态。

唯一慰籍,只有遥远的德国威廉二世下达的”战至最后一人“命令,远东德军成了弃子。

可不甘于失败的德国人,依旧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战斗精神,他们抢修工事,储备粮草积极备战。

除了内部准备外,他们还通过外部斡旋,向没有和德国撕破脸的北洋政府求救。

深知兹事体大的北洋政府,谨慎的参详德国求援之后,明面上并没有安排对驻守青岛德军的求援,却在暗地里用行动支持了德国一把。

(徐树铮)

这暗地支持的人也很有名,就是时任陆军次长,以收复外蒙闻名的徐树铮。

徐树铮深知日本胃口太大,对中国威胁更甚,应该援助德国战斗,打击日本野心。于是极力主张北洋政府积极援助驻青岛德军。

可这样的问题从不是行动问题,而是外交问题,要是以政府形式组织援助,难免落人口舌,于是整个北洋政府对于徐树铮的极力主张,还有暗暗支持,都秉持睁只眼闭只眼态度。

在这样态度下,徐树铮毫不含糊,秘密向青岛德军运送去一火车补给,顺带送去2000德国步枪。

中国古话云: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更何况是在如此局势微妙当口,更是难上加难,承受的压力无可想像。

(一战德军)

徐树铮就是做了,做的彻底干脆,进而让获得援助的青岛德军记忆犹新。

随后的他们,紧张的投入对日作战中,仅凭数千孤军,抵抗五万日军持续两个多月攻击,

11月7日,青岛德军弹尽粮绝无奈投降,5000德奥守军中,4715人被俘!

这场战役,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远东地区的唯一战斗。

数年后,一战结束,德国战俘回到了德国,进而将战争中北洋政府对驻守德军的帮助,广为传播,也让徐树铮在德国知名度很高,这影响持续很多年。

1925年段祺瑞任命身处法国的徐树铮组成15人考察团,考察欧洲。

足迹遍布法、英、苏联、波兰、捷克还有德国的徐树铮,在德国受到了热情迎接,时任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还亲自接见了他,并授予了荣誉勋章给徐树铮,称其为德国人的朋友。

这勋章背后,无疑是对曾经雪中送炭的感恩之情。

(徐树铮欧洲行)

虽然徐树铮在后续归国不久,就因遇刺身亡!

可这份由他赚下的香火情,在后续大萧条时期,还有德国和中国互相需要的大背景下,成了无数军事合作的奠基石。

中德军事合作如火如荼进行,抗战爆发前很长时间,德国都不顾日本反对,成了民国武器最大进口国,甚至在德国军事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将军提议下,升腾起雄心勃勃的60个整编德械师计划。

遗憾的是,计划在整编出七个德械师后,因为日德关系问题暂停。

虽然暂停,但德国对中国有一定好感这件事,却是无数前辈,用付出换来的。

(德械师)

实事求是说,北洋虽混乱不堪,但外交成就却在孱弱时局,靠争争出不少。

一战后收回部分主权,断然拒绝日本二十一条,签订《斯瓦尔巴条约》成就华夏涉足北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极端不利情况下成就的。

弱国无外交,不代表不争,因为争总好过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