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鉴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达69.6万件文物,所藏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珍宝。其中瓷器就有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和明清瓷器。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是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清乾隆·仿汝青瓷釉兽耳尊

高55厘米,口径22.5厘米,底径21.5厘米。微侈口,短颈,丰肩,两侧贴兽首衔环耳,腹上丰下敛,圈足外撇。肩颈交接处、腹部中央、下段各有凸起两道弦纹;全器施青仿汝青瓷釉,釉面密布细密浅色开片纹。

底缘涂护胎汁,呈褐色,外底中央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清·乾隆·茶叶末直口瓶

高32.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15厘米。圆口,长直颈,硕腹,圈足外撇。外壁满施茶叶末釉,呈色浓绿。足缘露胎一圈,足内满釉,中心釉下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所谓茶叶末釉,是一种高温色釉,其呈色往往绿黄交融,这与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对“厂官釉”的描述有:“鳝鱼黄”、“蛇皮绿”等描述似可对合,所以研究者也将这种釉名为“厂官釉”。

清乾隆·茶叶末直口瓶

高32.7厘米,底径15厘米,口径7.3厘米。圆口,长直颈,硕腹,圈足外撇。外壁满施茶叶末釉,呈叶绿色,绿中略透黄色。足缘露胎一圈,足内满釉,中心釉下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所谓茶叶末釉,是一种高温色釉,其呈色往往绿黄交融,这与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对“厂官釉”的描述有:“鳝鱼黄”、“蛇皮绿”等描述似可对合,所以研究者也将这种釉名为“厂官釉”。

清乾隆·兽耳暗环鼓式罐

高16.3厘米,底径9.5厘米,口径10.5厘米。鼓式瓷罐,外型有如平削两端的橄榄,圆口,口沿向内折,铺首卸环,平底内凹成足。

外壁施仿官釉,釉青而凝润。外壁上下各凸起乳丁一圈,除此之外光素无纹。底外露无釉区一圈,中心釉下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清乾隆·五孔花插

高18.8厘米,底径7.2厘米,口径3厘米。直口,长颈,平肩,敛腹,圈足。本瓶有五管,中央高,四周低,下接弧壁碗形器腹。

全器施青瓷釉,布满冰裂纹。足缘露胎一圈,足内满釉,中心釉下钴蓝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清乾隆·珐琅彩果盘

高7.6厘米,底径6.3厘米,口径15厘米。花口外敞,弧壁下敛,高足外撇。内外壁浅蓝地,彩绘纹样。内底盘心作俯视盛开花状,并由此花为中心,向外辐出直线等距分割内壁,这些被分割的空间中,内外壁都装饰卷草花叶。足墙有花卉、蕉叶及乳丁纹,足内壁蓝地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单行六字篆款。

最特别是的,器底与足墙交界处,装饰一圈如花萼的红色凸起物,使整器有如一盛开的花朵,足胫如枝梗,口敞如正盛开。既是繁丽,又具巧思。

清乾隆·蓝地白花碗

高4.7厘米,底径8.5厘米,口径13厘米。敞口碗,口缘铜扣,深弧壁外硕,圈足。整器内外满施天青色釉,细支钉痕见于底外。外壁在天青地釉上,以白釉料绘出纹样似浅浮雕的效果。

口缘有如意云头纹,近足处饰莲瓣纹一圈。腹外壁等距饰盛开的番莲花叶,间饰蝠卸磬图样,有“福”、“庆”等吉祥寓意。

清乾隆·霁蓝兽面双环洗

高6.7厘米,口径27.3厘米,底径19.3厘米。敞口,弧壁,鼓腹,腹侧贴饰描金兽面衔环,浅圈足。口沿施一圈金彩,足沿露胎。器表施霁蓝釉,色泽深沉浓厚,光亮细腻。器内及底施蓝绿釉,呈色青绿,柔和悦目。器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方章印。

清乾隆·青花云龙宝月瓶

高44.5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15×11厘米。扁壶,小唇口,直颈,器腹呈扁圆形,浅圈足呈椭圆形,颈肩处饰以螭形双耳。口沿及圈足壁饰以青地白纹的海波纹样;颈饰变形蕉叶纹,肩部饰如意云头纹一周;瓶身腹部,正背两面皆饰圆形团龙云纹,外绕一圈留白。

龙纹作正面龙形,四之四展,五爪犄张;龙身鳞片勾勒细腻,云纹穿绕隙地。满布缠枝花卉纹,近足处为一圈变形莲瓣纹。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清乾隆·青花云龙扁瓶

高29.9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9.9×6.3厘米。扁壶,小唇口,直颈,器腹呈圆形,前后扁身,圈足椭圆外侈。颈肩处饰以双耳作连云纹。瓶身以云纹为衬底,瓶腹正背面描绘正面龙纹,肢体四张,腹心饰一龙珠,以釉料深浅变化表达旋转的视觉效果。

龙首双眼圆睁,张嘴露齿;龙身鳞片勾勒细腻,五爪张开如轮状。腹底近足处绘饰海波纹。圈足饰蝙蝠灵芝纹,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清乾隆·粉彩串枝莲八宝纹烛台

高37.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15厘米。烛台,分上、下两承盘,有承柱相连。底座为覆钟式。明显可见下盘与座子之间有接缝。两部分是分开烧窑,而后连接起来。连接的方式为子母卡榫式,也就是说座子挖孔,下盘的承轴附装凸榫,套装之前以低温烧结的混合物涂抹,以使黏住永不复脱落。

全器涂黄地,上绘卷枝番莲、如意勾云纹花边、及佛教八宝。下盘的外壁有描红篆款“大清乾隆年制”。款识下饰佛教八宝之一的华盖,依次是鱼、瓶、花。覆钟式的座子上为法轮、螺、盘长及伞。此外加饰如意云头、回纹等。

清雍正·小葫芦匙箸瓶

高8.3厘米,口径20.7厘米,底径10.2厘米。广口折沿,束颈,折肩,短鼓腹下敛,圈足加饰四只如意云形板足,一足残。折沿上绘有卷草纹与莲纹为饰,颈画连续回纹一道,肩画云头如意纹一周,腹外壁绘转枝番莲纹。

近底边画蕉叶纹及卷草纹一周,间饰青线二道。足底露白胎,圈足间共有八个支钉痕。盆底有二圆孔,中央有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篆款。

哥釉瓷八方三足洗

高5.4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17.3厘米。葵瓣形八边形洗,敞口,圆唇棱,浅壁,壁下缘收为平底,底边有棱,三兽足。全器施哥釉,釉色晶莹润泽,釉面布满黑、褐色开片纹。底有八个支钉痕围成一圈,支钉痕及足底露胎,呈铁黑色。

仿汝釉炉

高11厘米,口径13.4厘米。取样于铜鬲造形,平口折沿,直短颈,三乳状足外撇,肩部饰一道凸弦纹,腹部与三足外侧有棱线凸起。釉色粉青无纹片,莹洁滋润,棱线处釉薄而色淡白。足底露灰胎。足端无釉微呈朱红。附圆形束腰云形足木座一只。

仿汝釉瓷鉢

高9.1厘米,口径14.5厘米。器作矮钵形,圆口内敛,镶铜扣,圆腹深壁,下收为圆弧底。通体施仿汝青釉,洁净光润,色泽淡雅,平素无纹,釉面有浅色开片纹,内壁器底有烧造痕。附圆形木托座一。

清·乾隆款冬青釉小胆瓶

高20.2厘米,口径3.6厘米,底径4.5厘米。直口,长颈,斜肩,圆腹,平底。全器内、外壁施浓厚冬青釉至足际。口沿处呈一圈白釉,周身布满细密开片。足底露灰褐色胎。足内青釉地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款。

清·雍正款冬青釉小胆瓶

高20.3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6.1厘米。直口,长颈,斜肩,垂腹,矮圈足。全器内、外壁施浓厚冬青釉至足际。口沿处带一圈白釉,周身布满细密开片。足底露胎并施护胎釉。足内青釉地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款。

清·雍正款冬青釉小胆瓶

高20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6厘米。直口,长颈,斜肩,垂腹,矮圈足。全器内、外壁罩施米白色釉至足际,周身布满铁灰色开片。足圈露胎并施深色护胎釉。足内青釉地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款。

清·粉彩瓷松石色描金带板

高1.8厘米,宽5.5厘米,长8厘米。瓷制带板,由两如意云头形磬图案相交,组合成近菱形形状。磬形图案周边起棱凸出,涂金彩;内施浅蓝釉为地,并以黑彩描小裂痕,仿松绿石纹理。

两磬中央之开光为浅黄地,中央描绘花叶纹。带头侧边为红地,表面描绘银色花叶纹。器背施浅蓝色釉,带圆形与椭圆形钮各一,光素无纹。

清·粉彩瓷松石色描金带板

高2.2厘米,宽4.5厘米,长6.5厘米。瓷制带板,近菱形,由两如意云头形磬组合而成。磬形图案周边起棱凸出,涂金彩;内施浅蓝釉为地,并以黑彩描小裂痕,仿松绿石纹理。

两磬中央之开光为浅黄地,中央描绘花叶纹。带板一侧接一中空长管,以横贯而过的金属长钉连接一椭圆瓷环。应为腰带上的带板,瓷环用以悬挂下垂的随身佩物。环身表面满绘红、黄、蓝各色条纹。带板侧边为红地,并于表面描绘银色花叶纹。器背略凹陷,中央带一长方框,光素无纹。

清·粉彩瓷松石色描金带板

高1.6厘米,宽5.4厘米,长8厘米。瓷制带板,由两如意云头形磬图案相交,组合成近菱形形状。

磬形图案周边起棱凸出,涂金彩;内施浅蓝釉为地,并以黑彩描小裂痕,仿松绿石纹理。两磬中央之开光为浅黄地,中央描绘花叶纹。带头侧边为红地,表面描绘银色花叶纹。器背施浅蓝色釉,带圆形与椭圆形钮各一,光素无纹。

清·粉彩瓷松石色描金带板

高1.6厘米,宽5.4厘米,长8厘米。瓷制带板,近菱形,由两如意云头形磬组合而成。磬形图案周边起棱凸出,涂金彩;内施浅蓝釉为地,并以黑彩描小裂痕,仿松绿石纹理。

两磬中央之开光为浅黄地,中央描绘花叶纹。带板一侧接一中空长管,以横贯而过的金属长钉连接一椭圆瓷环。应为腰带上的带板,瓷环用以悬挂下垂的随身佩物。

环身表面满绘红、黄、蓝各色条纹。带板侧边为红地,并于表面描绘银色花叶纹。器背略凹陷,中央带一长方框,光素无纹。

清·粉彩瓷松石色描金带板

长6厘米,宽4.2厘米。瓷制带板,全器呈椭圆四瓣花形,两边微微突出。正面中央带一椭圆形开光,内施浅蓝釉为地,并以黑彩描绘裂纹。开光外缘为白地宽弦纹,绘有蓝、红、粉红各色花叶纹,弦纹周边涂敷金彩。器身侧边为白地,并满绘蓝色花叶纹。器背带圆形与椭圆形钮各一,光素无纹。

清·粉彩瓷松石色描金带板

长8厘米,宽5.4厘米。瓷制带板,全器呈椭圆四瓣花形,两边微微突出。正面中央带一椭圆形开光,内施浅蓝釉为地,并以黑彩描绘裂纹。开光外缘为白地宽弦纹,绘有蓝、红、粉红各色花叶纹,弦纹周边涂敷金彩。器身侧边为白地,并满绘蓝色花叶纹。

带板一侧接一中空长管,以横贯而过的金属长钉连接一椭圆瓷环。环身表面满绘红、黄、蓝各色条纹。红色管身描绘银色花叶纹。器背略凹陷,中央带一长方框,光素无纹。

清雍正·红釉碗

高6.7厘米,底径5.2厘米,口径15.3厘米。侈口大碗,深壁,平底,圈足。外壁罩铜红釉,釉色不匀。器内及外底施透明釉,圈足底缘露胎一圈。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款。

清雍正·茶叶末螭耳花浇

高16.7厘米,底径5.5厘米,口径8厘米。花浇圆口,周缘切平,一侧向外突出形成短尖流。短颈,圆硕腹,口腹接一道边棱,侧置一螭形把,口下划一道,定出螭首衔贴位置。底内挖成卧足,底心浅印“雍正年制”两行四字篆款。

全器罩施茶叶末釉,口部釉层下流,形成褐色边。釉面清楚可见橘皮棕眼。此器祖型为西亚玉器或金属器,十五世纪明朝永乐、宣德官窑临仿之烧制成青花瓷器。由于永乐作品较常出现双首螭纹柄的造型,故以为此品当是雍正仿永乐之作。

回溯明朝,因有与西亚交流的背景,因此瓷花浇的烧制,可视为是反映史实的具体例证。相对于此,雍乾两朝档案倒是出现有永宣花浇的纪录,遂让人从中推想今日将此类器皿称作花浇,当是沿袭清宫旧称。

据此也能明白花浇加设出水流口的设计,或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使用功能,而进行的改良。那麽始见于康熙朝的茶叶末釉加施于外,也让此品兼具仿古器形和新釉彩的特色。

清雍正·青花小盖罐

高15厘米,底径7厘米,口径3厘米。圆口,短直颈,鼓肩,硕腹下敛,平底内凹成足。外型有如上下压缩之梅瓶,附平顶圆盖。外壁以釉下钴蓝绘饰纹样,肩部绘波涛纹一圈,腹外壁等距绘团花纹,近底处蕉叶纹。

器外壁所绘波涛、蕉叶,多是以重複且简单样式一再重複而成,但团花的设计则别出心裁,其以一花居中,上下左右绘一朵同类花,枝叶蔓生隙地,五花皆作正面盛开,但外围的四朵花则略成椭圆,宛如以侧视角绘写盛开花,使团花周围产生微微的空间感,再配合硕弧的外壁形式,更凸显了团花纹中央朵花的地位。

盖顶面饰折枝桃实,盖侧壁如意云头纹。底外釉下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

清雍正·兽耳暗环尊

高19.6厘米,底径7.6厘米,口径7.2厘米。口略侈,短颈,削肩,异兽耳暗环,圈足外撇。颈肩处凸起一周如范接痕,除此之外光素无纹。全器施仿青瓷釉,釉凝润,呈色白灰中泛青,柔化了异兽耳较为锐利的线条。足缘露胎一圈,涂褐色汁,足内满釉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清雍正·仿钧釉兽耳瓶

高26.7厘米,底径11.8厘米,口径7.5厘米。盘形口,长颈,颈两侧装饰二螭形耳,斜肩,硕腹,平底,矮圈足。器内外皆罩施紫红和天蓝相间的仿钧釉,口沿及螭形耳釉薄处出现浅褐色釉斑。底部亦施褐色釉,釉层不匀,底心刻“雍正年制”两行篆款。

对照唐英〈陶成纪事碑〉,此品或是仿钧釉项下所包含的“新紫”或“茄花紫”一类的釉彩。

清雍正·青花小盖罐

高14.5厘米,底径6.8厘米,口径3厘米。圆口,短直颈,鼓肩,硕腹下敛,平底内凹成足。外型有如上下压缩之梅瓶,附平顶圆盖。外壁以釉下钴蓝绘饰纹样,肩部绘波涛纹一圈,腹外壁等距饰团花纹,近底处蕉叶纹。

器外壁所绘波涛、蕉叶,多是以重複且简单样式一再重複而成,但团花的设计则别出心裁,其以一花居中,上下左右绘一朵同类花,枝叶蔓生隙地,五花皆作正面盛开,但外围的四朵花则略成椭圆,宛如以稍侧的视角绘写盛开花,使团花周围产生微微的空间感,再配合硕弧的外壁形式,更凸显了团花纹中央朵花的地位。

盖顶面饰折枝桃实,盖侧壁如意云头纹。底外釉下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