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宇宙学基本术语速通表

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一种理论,认为根据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事实,可以证明宇宙包含支持生命发展的必要条件。

远日点(Aphelion):绕日公转的天体在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点。

小行星(Asteroid):绕日公转的岩质小天体。大部分小行星的轨道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

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缩写AU):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定义值为149,597,870千米。是天文测量的一个标准单位。

大气层(Atmosphere):围绕着行星或恒星的气态层,由重力场和天体表面温度之间的平衡所维系。

大爆炸模型(Big bang model):普遍接受的关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理论,认为宇宙从极端致密状态开始,现在仍在膨胀。

黑洞(Black hole):一种天体,或是空间的一个区域,那里的引力如此之强,任何物体、即使是光,也无法逃离。

膜(Brane):薄膜(membrane)的简称,弦理论中一种可以具有任意维度的延展物体。

天球(Celestial sphere):环绕着地球的假想球面,所有天体都分布在该假想球面上,人们用它描述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

星座(Constellation):人们为恒星的随机排列赋予的假想图形,用于区分天球上不同的区域。共有88个不同的星座。

内核(Core):行星、较大的卫星、小行星或恒星最内层的致密部分。

日冕(Corona):太阳最外层大气,日全食中月球遮住太阳时可以看到。

宇宙学(Cosmology):研究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学科。

壳层(Crust):行星或月球最外层的固体层。

暗能量(Dark Energy):空间的一种性质,使宇宙加速膨胀。

暗物质(Dark matter):空间中不可见的物质,使星系之间产生更大的相互吸引力。

密度(Density):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以“克每立方厘米”为单位。

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观测到的光或声音的波长随观测者和/或物体本身运动变化的现象,它揭示了波的属性在运动中发生变化的规律。

矮行星(Dwarf planet):一种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它们拥有足够的质量来保持近似球形,但是不能清空其轨道上拥有类似大小的天体。

黄道(Ecliptic):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又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

系外行星(Exoplanet):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即围绕着太阳以外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

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在极端环境中生活的生物。

聚变(Fusion):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的核反应,又称核聚变。

星系(Galaxy):很多恒星由于彼此之间的引力而束缚在一起而构成的天体集合。

伽利略卫星(Galilean moons):指木星四颗最大的卫星——木卫一、二、三、四,这是以发现它们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雷的名字命名的。

气态巨行星(Gas giant):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低密度巨大行星,在我们的太阳系,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被认为属于此类,而后两者也被称为冰质巨行星。

宜居带(Habitable zone):可以使行星表面可以存在液态水的行星公转轨道半径范围。

赫罗图(Hertzsprung-Russell diagram,缩写为H-R diagram):把恒星的光度和温度作为横、纵轴绘出恒星在参数空间的位置的一种图。

撞击坑(Impact crater):高速固体撞击坚硬表面产生的凹陷地形,例如月表的环形山。

红外(Infrared):波长比可见光的红端长、比微波(毫米波)短的电磁波波段。

带内行星(Inner planets):离太阳较近的四颗岩质较小行星,也称类地行星。

柯伊伯带(Kuiper belt):距离太阳30-50天文单位的盘状区域,充满冰质天体。

光年(Light-year):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距离,约等于9.5万亿千米。

幔层(Mantle):较大卫星或行星中位于壳层和内核之间的一层。

银河(Milky Way):太阳所在的大型漩涡星系称为银河系,夜空中所见的银河系盘面侧视投影称银河。

星云(Nebula):恒星际空间中气体和尘埃构成的云。

中子星(Neutron star):几乎完全由中子组成的小而极致密的星。

新星(Nova):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从伴星吸积物质之后,周期性爆发变亮的现象。

奥尔特云(Oort cloud):围绕着太阳系的巨大球形区域,包含数十亿个冰质天体。

视差(Parallax):天体的位置由于观测点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表观移动。

行星(Planet):一种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它们拥有足够的质量来保持近似球形,并且已经清空其轨道上拥有类似大小的天体。

星子(Planetesimal):早期太阳系吸积过程中产生的小型原始天体。

等离子体(Plasma):由带电粒子组成的气体。

脉冲星(Pulsar):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发射周期性射电脉冲。

类星体(Quasar):“类似恒星的天体”的简称,它们是遥远、活跃的星系核,在射电波段极其明亮。

辐射(Radiation):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发射的能量。

红移(Redshift):天体辐射由于多普勒效应、引力或宇宙膨胀而导致的波长增加。

太阳质量(Solar mass):太阳的质量,常作为天体质量单位,1太阳质量=1.989+(-0.004)x 1030 kg

太阳星云(Solar nebula):塌缩形成了太阳系的旋转的气态星云。

标准烛光(Standard candle):绝对星等已被测定的天体,可以作为距离的指标。

超巨星(Supergiant star):已知最大、最亮的一类恒星,其半径是太阳的100~ 1000倍。

超新星(Supernova):一种极端的恒星爆炸,起因包括大质量恒星的死亡。

潮汐力(Tidal force):大质量天体对另一个天体各个部分产生的不均匀的引力。

来自:历史的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