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
家是人生的基础,人生的归宿,也是人生的希望。找到家,就等于找到了安心,找到了靠山,找到了甜蜜的港湾,也等于有了奋斗的出发点和目标。开国功臣陈毅元帅就说过,“以革命为家”就是将自己完全、完整地交给革命,踏踏实实为革命尽力、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银花,就是这样一位不计名利、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者。
她1930年1月25 日出生于徐水县高林乡申庄村,16岁在徐水参加地下党组织工作,1947年8月在徐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银花从小受父亲李孝云进步思想的影响。16岁就认真阅读相关刊物,学习过《共产党宣言》。虽然似懂非懂,但知道共产党是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她愿为这一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她经常看到自家亲人和战友们风里来,雨里去,荷枪实弹,不怕苦,不怕死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深受感动,愿意与他们一起,为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去努力奋斗。
有一天晚饭后,她郑重地向共产党员丈夫王洪瑞提出,她也要加入共产党。丈夫非常惊喜,惊喜的是妻子受自己影响,选择了与自己相同的革命道路。他惊喜妻子能够为自己分担革命的重担了,他惊喜在共产党的队伍里,又增加了一个顽强不屈的有生力量。
丈夫和父亲都严肃地告诉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做好准备,做好被杀头的准备。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垂死挣扎,他们非常疯狂,也非常残忍,要做好吃苦受累,受伤牺牲的思想准备。”
她认真地告诉丈夫和父亲:“你们说的话,我记下了,记在心里了。我就是要像你们一样,做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
1947年8月,徐水县高林乡申家庄地下党支部赵朋、王可二位书记为李银花履行了入党手续和宣誓仪式。从此,李银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日本投降后,人民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大举进攻解放区,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顿时,保定城里乌烟瘴气,腾起了滚滚硝烟。徐水因紧邻保定,是保定市的北大门,成了国共争夺的重点地区。拉锯战愈演愈烈,形势也变得更加反复无常。
李银花与父亲和家里其他老人商量,把自己家建成共产党的坚定堡垒户,并在自家开始挖地道,准备不时之需,做到有 备无患,以防万一。
他们秘密开工,不敢惊动任何人,白夭休息,夜里开挖,坚持了数月,终于挖成了一条规模和质量都过硬的地下通道。
保定外围的战斗愈发激烈起来,解放军的一个救护所就设在申家庄附近。李银花主动召集村中姐妹,为解放军医生、护士、伤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每天抢着干零活儿、干杂活儿。
她看到由于战争日愈吃紧,解放军的许多物资都不能按时送达,伤员们的伙食缺油少盐,缺乏营养,影响身体健康,她就把自家鸡蛋拿来,有时把鸡杀好熬成鸡汤,供伤员们改善生活。
那年秋天,部队医院有一批伤员们使用过的被褥床单需要清洗、裁剪、缝补,李银花召集了一群姐妹,马上把这些被子、床单抱到自家,热火朝天地清洗来。
就在大家兴致勃勃完成任务的时候,“还乡团”突然闯回村里,这帮地痞流氓组成的武装,专门残害支持解放军、拥护共产党的革命群众。见人就打,见东西就抢,看见是解放军的用品就毁就烧。
这天,土匪们接到眼线的报告,说李银花家里正在给解放军加工被褥,他们荷枪实弹,蜂拥而至,砸开了木门,冲进房屋,捣毁了家里所有的桌椅板凳,最后用一把火把全部家具给烧了,又用炸药把房顶给炸开了好几个大洞。
他们满屋满院的搜查寻找地道口,把宅院给刨了一遍,连养鸡的鸡窝也不放过。最后也没有找到一点解放军的物品。
原来,在还乡团进村的时候,群众就给李银花报信了。她们为了部队的物品不受损失,把物品全放进家里地道藏好,人员顺着地道转移到村外庄稼地去了。
东西没有受损,人员没有受伤,可短时间内回不了家了。为了安全,人员进入西部山区暂藏几天。由于转移时比较仓促,这段时间里吃饭成了大问题。
有时候是各村的堡垒户或关系户,趁着夜色给送去一些小米、红薯、土豆什么的。李银花也带领大家满山遍野的找野菜充饥。挖野菜时,还要有人放哨,防止还乡团搜山,一有情况,立刻分散进山洞。
就这样,在野外坚持了半个多月,形势稍稍平稳后,姐妹们才分散回到申家庄。
有的姐妹因为吃不了这样的苦难,悄然的离开了。
李银花联系了要好的朋友,回家收拾被糟蹋得不成样的老宅,更重要的是,那批部队医院使用的床单、被褥等,还藏在地窖里,要想尽办法送到队伍上去。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完成起来,可不是想象的那样。在那一次完成转运任务时,三个姐妹差一点全部丢掉了性命。
一个晴朗的早晨,火红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万道金光洒满华北平原大地。庄稼地里蟋蟀和不知名的秋虫,自由自在地唱着歌,如果不是战火纷飞,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啊。
可国民党反动派做好了挑起内战的各种准备,徐水县境内的敌对势力为了阻止解放军的进攻,修筑了无数明碉暗堡,壕沟工事,战备小路,把好好的平原大地折腾得千疮百孔。
再苦的环境压不垮革命的意志,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共产党员。三个姐妹扛着大包小包,踏着晨露向部队医院方向走去。
突然,“哒哒哒……!”从东南方向传来了激烈的机枪声音。
原来,解放军正在扫清保定外围的敌军岗楼工事,为解决保定城内的敌军做好总攻前的准备。
“开战了。咱们过几天再送这些物资吧!”一个姐妹满面愁容地说。
“是的,太危险了,咱们等几天再送吧!”另一个姐妹附和着。
李银花告诉姐妹说:“战斗既然已经打响,那就更需要咱们了。咱们应该冒着炮火,把这些东西赶紧送到部队的医院,让受伤的战士尽快使用上咱们缝好的崭新被褥啊!”
在她们肩扛物资继续前进的时,一架国民党飞机从保定方向飞来,飞机飞得很低,能够清楚地看到飞机机翼下面巨大的青天白日图徽。
李银花在队伍里接受过军事培训,知道这种飞机是轰炸机。虽然不知道要轰炸什么目标,但还是躲避为好。她急忙领着另外两位姐妹钻到了京广铁路地道桥下,觉得这里可能要安全一些。
谁知道,这架飞机正是来轰炸徐水这座铁路桥的。
一颗巨大的炸弹瞬间从飞机的肚子下面飞了出来,落在铁路桥西面的空地上。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掀起的烟尘土块,漫天飞舞,落了三人一身,硝烟味呛得出不来气,呼吸都困难。李银花恶狠狠地朝天空骂了一句,对姐妹说,“咱们赶紧离开这里,这里已经不安全了。”说罢,扛起物资冲出了桥洞,继续往东跑去。
她们好不容易跑到一棵大柳树下,刚坐下,就看见刚才那架敌机又从北面折返回来,朝着她们三人藏身的方向打了一梭子子弹后,朝铁路桥又投下两颗炸弹。
姐妹三个没有被敌人的机枪伤着,京广铁路却被炸了,受到严重损毁。
三个姐妹回头看了看原来藏身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人深的大坑。如果不是李银花领头离开桥洞,三人就一起变成烈士了。
当天,她们把所有的物资全部送到了部队上,受到了部队医院领导的夸奖,回到申家庄以后,又召集人参加抢修铁路桥。
解放后,李银华被安排在政府粮食部门工作。
1960年前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精兵简政,让在职女职工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她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经批准,成为了家庭妇女,一心一意支持丈夫工作,教育孩子。几个孩子都学有所成。
如今,李银花老前辈已经93岁高龄了,依然健康快乐地生活着。每当人们褒奖她战争年代的突出贡献的时候,她总是那句话:
“参加革命,就是让穷人过上好日子。如今的曰子,多幸福,多快乐啊!大家一起好好珍惜吧!”
青枝绿叶向阳花,投身革命即为家。
热血殷殷留大爱,丹心缕缕映朝霞。
雏鹰展翅驰南此,经风历雨任天涯。
不变初心常入梦,榜样巾帼耀中华。
整理人:尉方
整理人尉方:
中共党员,曾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