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晋武帝,是司马昭的长子。司马家的江山,是司马懿打下的根基。司马懿死后,由其长子司马师继承。司马师死后,将大棒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就是后来的晋武帝,次子司马幽。当然,司马昭不仅是这两个儿子,还有很多。司马昭曾经不想让长子司马炎继承皇位,却想让次子司马幽继承皇位。因为司马师没有孩子,司马幽将他收养给了司马师。也就是说,司马幽在继承问题上更有合法性,虽然司马炎和司马幽都是司马昭的儿子,但司马幽毕竟是名义上司马太子的儿子。
但在大臣们的反对下,司马昭改变了主意。咸熙二年(265年),长子司马炎仍被册封为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司马昭即位。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二月),司马炎逼魏元帝曹桓退位。司马炎即位为帝,国号晋,改元太师。
曹魏的国从此彻底更名改姓,变成了司马的国。
司马炎称帝后,分别赐给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谥号和爵位,以及庙号。
司马炎尊其祖父司马懿为宣帝,并在庙中追号为高祖。
《晋书 宣帝纪》:晋国初立,尊为宣王。武帝受禅,尊号宣帝,陵名高原,庙名高祖。
司马炎尊其叔叔司马师为景帝,上庙号世宗。
《晋书 景帝纪》:自晋国建立后,称靖王。武帝受禅,尊号景帝,陵名均平,寺名世宗。
司马炎赐其父司马昭谥为文王,尊司马昭为文帝,并在庙中册封他为太祖。
♬:谥文王。武帝受禅,尊为文帝,庙号太祖。
那么,什么是谥号呢?
谥号是死后后人评价的文字。在古代历史上,皇帝、皇后、王公大臣等地位高的人,在他们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生前的行为,赐予一个地位高的人。题意,即谥号,用来概括历史人物的一生,即“棺材终”。
什么是追求尊重?
追求荣誉就是加爵位,就是给一个生前立下大功的人加爵位、爵位。毕竟不是生前给的,是死后给的,所以用了“追”字。
寺庙名称是什么?
祠名指的是对国家有过巨大贡献,值得子孙永远祭拜的先王或皇帝。特赐庙名,以见立庙永远祭祀之意。由于后世皇帝的谥号越来越多,而且几乎只要是皇孙的子孙,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赐谥号给自己的父祖,所以谥号实际上并不能体现对皇帝的评价。皇帝。取而代之的是,庙号代替了谥号,真正起到了定论的作用。
那么,司马炎给司马懿起的庙号就是高祖,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司马家的天下其实是被司马懿打倒的,去高祖也是合适的。
司马炎给父亲司马昭封太祖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司马炎实际上是接替父亲司马昭的。没有司马昭的努力,司马炎不可能称帝。
太祖,亦可。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炎赐司马师庙号世宗,但司马师并没有进入祖宗行列。这里有什么深意吗?
这要从庙名的规矩说起。一般来说,庙号的选择并不严格遵循谥法,但也有褒贬之意。开国一般称太祖、高祖;而发扬光大的继任者一般称为太宗。;重造下世者,一般称世祖、圣祖、成祖;而守承陵主的,一般称为世宗,也就是世系传承发生了转移。
由此可以断定,司马炎之所以赐司马氏世宗庙号,正是因为司马氏接过司马懿的接力棒,是功勋之主。
另外,从私心上来说,司马炎只是司马炎的舅舅,给司马爷封世宗庙号也不错,但是司马昭是司马炎的亲生父亲,司马炎当然会更对他的亲生父亲。
例如,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其父孙坚为武烈帝,仅追封其弟孙策为长沙桓王。过去允许继承的是孙权,不是自己的儿子。孙权比司马炎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