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罗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2年10月19日上午,在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1928-2021)先生辞世周年忌日期间,法国汉学界同仁在利玛窦学院(Institut Ricci)举办“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汪德迈教授于中山大学康乐园(2018年4月28日),李晓红摄。

会议由2021年度“汪德迈中国研究奖”获得者、利氏学院院长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辞,法国高等实践学院(EPHE)马克(Marc Kalinowski)教授致闭幕辞。法兰西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法国各高校以及中国高校的九位学者参与研讨,发表演讲,以学术研讨方式表达对享有国际盛誉的汪德迈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挚怀念!

研讨会以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吸引了众多听众。汪德迈先生之女尚达尔·汪德迈(Chantal Vandermeersch)出席了是日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要议题之一是研讨汪德迈研究中国商代占卜与礼仪文化的代表著作《王道》(La Voie royale),有四位学者参与讨论。

法国远东学院(EFEO)前院长顾亭儒(Yves Goudineau)赞扬了汪德迈先生当年在远东学院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与越南共和国交接过程中重新部署的果断行为,他随后分析了汪德迈与葛兰言(Marcel Granet)著作撰写的复杂心态,他既批评又钦佩。在《王道》一书中,汪德迈批判了葛兰言对封建制度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古代母系亲属制度重构的观点。但他承认葛兰言的优点在于清楚地表明中国古代思想是一种“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它不是通过因果关系起作用,而是根据“对应”原则发挥作用。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汪德迈全集》

马克教授多次通读《王道》,在题为《宇宙观与历法》的演讲中,他对《王道》中的历法在“王道”概念架构中的位置进行了重点探讨,汪德迈强调中国历史的发展是连续性的,马克教授则强调,事实上,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曾出现过多次断裂阶段。

劳格文教授以《目的论、形态学》为题论述西方思想受到了陶艺工人的启迪,陶艺家从泥土中创造出物体,强调“目的论”是因果关系,中国则只突出创造出石头纹路的玉器匠人“理”性思考的“形态”,是在寻找已存对象的深层结构。因此,对于西方人来说,仪式往往被视为一种没有内在意义的重复行为,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则表达了宇宙和社会和谐秩序的意义。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大学王论跃教授以《汪德迈 <王道> 中的三道》为题,讨论了汪德迈在引言里论述的商鞅入秦向秦孝公推荐的“三道”(帝道、王道、霸道),汪德迈以孟子对霸道的批评、韩愈对道统说的界定以及程颐《程氏易传》对干卦的诠释为例,说明帝道、王道虽不复存在,但是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向往的政治模式。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

有三位学者探讨了汪德迈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汪德迈认为汉字是一种图形语言,具有思辨功能的甲骨文逐渐演变成普通的文言。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研究员蒲芳莎(Françoise Bottéro)讨论是什么原因使汪德迈用有争议的术语“表意文字”来定义“中国文字”的概念。她指出,对汪德迈来言,中国文字系统的唯一性通过“表意文字”术语成为可能——中国文字是世界古代多种文字中唯一没有向纯表音系统发展的文字。同时这一术语让他避开了历时语言学的解释,而将书面语与口语的差距做了另一种阐释。蒲芳莎强调了汪德迈关于中国文字的发明起源于自然呈现的具有双重抽象意义的占卜符号这一论点,认为汪德迈的论点具有特殊的独创性。

法国高等实践学院风仪诚(Olivier Venture)教授回顾了汪德迈的研究工作,认为涉及中国古代在“占卜实践与文字发明”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早在1970年代,汪德迈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即中国文字诞生于商代时期,尤其是在“灼龟见兆(灼龟与灼骨)术”的背景下产生的。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汪德迈教授

除汪德迈之外,学术界还有关于文字起源的其他设想方案,并且其中一些在学术界已经被认可,例如关于在书写和行政需求之间建立联系的假设目前有很大影响。风仪诚指出,汪德迈的相关设想不应该被忽略,值得认真学习并深入研究。风仪诚认为,尽管中国有关“灼龟见兆(火烧骨术)”和最早的文字书写等研究几十年来有重大的发展和更新,然而汪德迈早年提出的“占卜实践与文字发明”之间有相关性的分析也不可否定,希望以后的占卜和书写的溯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联系的本质。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幽兰(Yolaine Escande)教授通过 Zoom 连线的方式线上参会。在以《以美学的棱镜看汪德迈的思想》为题的演讲中谈到,汪德迈反复强调了中国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即在书写与图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天”字在图像与文字的表现中分别体现了占卜的中介作用。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跨文化中国学》

她还谈道汪德迈认为图像和书写在功能上确实相似,但这并不意味着图像和书写绝对相似。汪德迈还清楚地表明,中国古代的语言的价值主要在于工具,欧洲却更强调对语言的描述和分析,中西方对语言的评价观念不同。中国的思想家并不依赖概念本身的建构,而是从书面符号本身入手,每一个字符承载的涵义只是众多事物中的一件事。因此,中国思想是由于语言书写本身的特殊性而产生的。中国古代文字作为一种图形语言的概念在中国美学研究中得到印证,因为图像和文字的功能相似,像图像一样书写的符号并不是现实中的表现,而是现实中真实的事物,图形艺术的情况也是如此。

阿尔多瓦大学李晓红副教授与中国福建师范大学欧明俊教授合作,自2018年至2021年10月汪德迈先生去世前三天,对他进行了学术访谈,记录下许多珍贵的史料。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汪德迈、金丝燕、吴俊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门口咖啡馆。

本次会议上,李晓红主要介绍了汪德迈自1944年至1951年间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情况,1951年至1965年15年间在越南、香港和日本京都的学习进修经历,特别是师从戴密微、内田智雄和饶宗颐三位恩师的过程,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汪德迈的第一手可信的材料。

欧明俊线上参会,李晓红用法语宣读了欧明俊的演讲,重点论述了汪德迈以他者眼光看待和评说中西文化差异,平等对视,强调中西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汪德迈谈道,中国人认为人是自然界一份子,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即“天人合一”),这与西方强调人必须主宰自然的思想相反。他主张西方人可以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中汲取灵感,特别要弥补“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弊端,重视环境恶化问题。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文化思想研究》

与会学者都是汪德迈先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同事或学术合作者,他们用法国传统汉学文本分析与考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真实再现了汪德迈的学术生涯,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价值评估,多有深刻见解。

这是一次高端学术研讨,是与汪德迈先生的隔时空学术对话,对进一步承继和发扬汪德迈先生的汉学研究事业,推动法国汉学研究的创新,加强中法学术文化交流,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新汉文化圈》

作者介绍:

劳格文(John Lagerwey), 教授、利玛窦学院院长、2021年度“汪德迈中国研究奖(Prix d’études chinoises en l’honneur de Léon Vandermeersch)”获得者;李晓红,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副教授、2001年度法国汉学儒莲奖(Prix Stanislas Julien – Institut de France – 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 Lettres)获得者;欧明俊,中国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