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三国策略师排行榜:诸葛亮勉强跻身前五,看看谁是第一策略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每个人对不同事物的理解,因为是不同的人,所以理解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种谋士也是层出不穷,在很多人心目中,被三顾茅庐的诸葛亮必然是最强谋士。

但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在三国的谋士排行中,诸葛亮其实只能排前五,那一起来看看谁才是第一谋士吧。

要说起这位谋士,他曾经辅佐过曹操、曹丕和曹睿,可以说他曾“熬死”了三位大佬,最终不仅仅是以一个三代元老终此一生,而是更进一步,以高祖宣皇帝闻名于后世。

他就是冢虎——司马懿。

三代元老—司马懿

每一个谋士都有他们独到的才能,大多离不开聪明机智,司马懿也不例外,他自小就聪颖过人,而比别人更多的是谋略也在上乘。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分分合合,汉朝统治以曹氏家族马首是瞻,曹操渴望更多良将来投靠辅佐他。

因此司马懿也没有逃过曹操的法眼,他一眼便中意司马懿。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他是不愿意对曹操俯首称臣的,于是他称自己患有痛风病,无法为其效劳,多次拒绝曹操向他抛来的橄榄枝。

但是对于像曹操这类的“老板”是绝对不会放弃司马懿这种“员工”的。

公元208年,曹操出任首席丞相,经历了赤壁之战的败局,强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司马懿还想以病推脱,曹操只对司马懿说了一句话:"若复盘桓,便收之。大意就是如果再装病的话,就将他关起来,一边是官位,一边是阶下囚,权衡之下,司马懿不得不“惧而从之”。

有人大概会质疑司马懿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可是在生死面前,即使是圣人,也不会去主动选择去寻死,何况是一个普通人呢?

不过是选择自己生存的权利罢了。

而且在同年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司马懿畏惧。

那就是曹操诛杀孔融及其家小。

孔融是名士,决不能像一介草民说被杀就被杀。于是为了洗清自己斩杀良将的嫌隙,曹操决定让手下人搜集孔融的罪证,罪证要大要繁,最终以孔融不忠不孝,以及在文笔上过于张扬的论调罪名将孔融斩杀。

司马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更明白如今的统治是何等的黑暗专制,所以他不得不低头向曹操,为自保。

可是谁又知道这隐忍之下的其他目的呢?曹操虽对司马懿另眼相看,但是并非用人不疑,曹操性格阴郁,又善忌,并且经常提醒曹丕要防范司马懿。

因为曹丕和司马懿的关系交好,每次曹丕都会维护司马懿,这才使得司马懿相安无事。

加上后来司马懿对曹操的尽忠尽责,才让曹操得以打消戒心,曹丕的继位可以说是少不了司马懿这位“智囊团”的参与。

同时也可以看出司马懿眼光的独到,知道自己该辅佐谁,该任谁为主君。

所以在曹丕称帝之后,司马懿也被加官进爵,封安国乡侯,司马懿与曹丕此前就交好,于是曹丕对其十分信任,司马懿也是极力辅佐。

曹丕在伐吴时,命司马懿镇守后方,指派司马懿“安内镇外”的职责,即百姓的安危和士兵的粮草由他一手操办,毕竟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国内安定,士兵稳健,才能取得前方战争的胜利。

司马懿推辞,曹丕说的明白,如今安排其加官进爵不是为了名利,而是要为其分忧,司马懿这才受命。

司马懿的这种不骄不躁的性格或许也是他能一直长寿的秘诀,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司马懿被予以重任辅佐曹睿。

而此时孙权跃跃欲试,派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和张霸等人出兵攻魏。

曹睿刚继位,对于目前的形势无法做出强有力的判断,于是派司马懿出战孙权,不久,诸葛瑾被击退,张霸被斩杀,孙权败,损失兵将千余人。

有人说司马懿最大的仇人是诸葛亮,诸葛亮当年在白帝城受托孤后,也答应了刘备要兴复汉室,继续北伐,但是诸葛亮的几次北伐都不是很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与司马懿的较量中,更是弱了三分。

从对待刘备生前的手下孟达之事上可以看出,孟达在刘备死后投靠曹丕,可是又在曹丕死后诸葛亮的引诱下想重新投靠蜀国,与诸葛亮的通信被司马懿发现。

于是他表面上与孟达通信安抚,实则带兵围剿孟达,将其斩杀,后诸葛亮得知此事,加快了他北伐的决心。

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很大原因都是因为其粮草不足,但是在遇到司马懿之后的失败却并非这么简单了。

有人说司马懿是不敢战,笔者认为更多是不能战,曹睿对司马懿的不信任并不是虚名,出征在外还是会派人“陪伴”司马懿。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终于等来机会,将司马懿及兵马堵在一个峡谷之中。可谁知天公作美,一场大雨浇灭了这场大火,同时也彻底毁了诸葛亮的希望,导致诸葛亮最终命丧五丈原之战。

加上司马懿的这种长期的不出战的“拖拉”终于将诸葛亮“拖死”了,可谓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大智慧。

诸葛亮的战死以及公孙渊,使得司马懿的地位一天天提高,等他班师回朝的时候,正好迎来了英年早逝的曹睿的病逝。

曹睿将自己8岁的儿子托孤给司马懿,并嘱咐儿子日后对待司马懿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重。

司马懿的初衷应该也是好好辅佐新的太子,像诸葛亮那般受白帝城托孤,但是现实与他想象的全然不同,司马懿身边有一个同僚名叫曹爽,他因嫉妒司马懿,所以对他百般刁难,企图将司马懿铲除,不料最终被司马懿铲除。

当时,司马懿在朝堂的威望过高,要铲除这样一个异己十分简单,而且朝堂之上对曹爽不满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曹爽之死是必然。

曹爽的覆灭也使得曹氏家族朝堂上的一个没落,高平陵之变的发起,也成为后来能被子孙追封高祖宣皇帝的原因。

所以,司马懿能成为三国第一谋士理所当然,“第一”不仅仅是说他智谋无双,他能屈能伸的隐忍以及不卑不亢的低调就完胜很多人。

甚至在外征战时,他没有想诸葛亮那样手握兵权不交,反而是主动上交兵权,可以看出他更加聪明,而且他在世的时间最长,最终被追封为皇帝。

他辅佐了三代皇帝,可三代皇帝都很快离世,在一定程度上是给了他机会。

那么为什么早早不反,想来谋反之心并不是一直都有,若不是曹爽的频频挑衅,怕是他还会再辅佐一代君王,在哪朝唱哪歌,他是一个真正笑到最后的谋士。

三国毒士—贾诩

三国排名第二便是贾诩。

他被称为三国毒士,不仅计谋毒辣,一出招一鸣惊人,他曾经为君主献的计策不仅成功,而且能让对方结局凄惨。

其次,他眼光独到,当年他一眼便看到了曹丕身上的君主气质,并告知遇事小心,只要保持不犯错的现状,曹植有一天必然会不攻自破,果然,曹丕后来做了主君。

合伙人—荀彧

第三位是名声不大,才能过人的荀彧,曹操曾经将他当做自己的“合伙人”,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地位了。

在兖州之战中,荀彧当居首功,因为这一战争的胜利,是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而且在官渡之战中荀彧也为曹操献了重要的计策。

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荀彧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之所以不为后人所熟知,是因为他在世时间很短,倘若他寿命长一些,说不定也能达到像诸葛亮那般被后人熟知了。

郭嘉—成大业者

常言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大意是说郭嘉还在世,诸葛亮是不敌他的,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计谋也是在孔明之上的。郭嘉也是后来转投靠在曹操麾下的,他认为郭嘉也是能够帮他成就大业的人。

在曹操与吕布争夺徐州之战时,他提醒曹操,有勇无谋者只待他气数耗尽之时,便是他灭亡之时。

曹操听信他的谏言,顺利将吕布擒杀,相比荀彧来说,郭嘉更像是曹操的朋友,曹操信任郭嘉,或许后来曹操对司马懿的防备也是因郭嘉曾经对他的提醒吧。

只不过,再好的人也终将面临一死,郭嘉死后,曹操时不时会想起这个曾经为他出谋划策的良将。

诸葛亮

至于诸葛亮,他也只能勉强排在第五名了。诸葛亮的事迹人人知晓,从我们从小就背的《出师表》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仿佛是一个正义的化身。

只不过还是因为人外有人,之所以排名不高,想来也是因为他接手汉室之时,汉室已是气数将近,即使是再换一个更厉害的人,怕是也无法挽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无论排名高低,谋士这一身份都是不简单的,他们也都是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只是际遇不同,结局不同,你心里最厉害的谋士是谁呢?

参考文献:

【1】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2】出自《济公全传》

【3】出自金玉舟《赵匡胤》

【4】出自《晋书·宣帝纪》

【5】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