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廉吏小故事(3则)
铁血柔肠丁惟宁
明代万历年间,出了一个鉄血柔肠,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大清官,他就是曾在五莲县的九仙山下著书立说的一代鸿儒丁惟宁。
治县有方 爱民如子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丁惟宁自小聪颖,少负才名,“年弱冠举于乡”,二十三岁即考中进士。丁惟宁初入仕途即被放为清苑县令。清苑县当时隶属于保定府。这地方“旧宿重兵多骄蹇难训”,常有骄兵滋事生非搅扰百姓。丁惟宁到任前,吏治松弛积案甚多。惟宁到任后,夙兴夜寐勤谨从政,很快便将积案处理净尽“无留牍”。他还善抓主要矛盾,从源头抓起,在治理军队上用力气。他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抓住牛鼻子,对军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首先折服了军方首领。结果,“帅戟徒”,军队内部加强了管理,严禁士兵到地方上闹事。从此地面清净百姓安生。正在这时,因“丁忧”,颇受百姓欢迎的他,结束了第一任期。
丁惟宁“内限归”后,又复出为长治县令。长治产蚕茧,老百姓善于织造。原来县里规定,凡织户一天要向官府缴纳一匹细绢。老百姓负担不起苦不堪言。丁惟宁了解情况后,革除了陋规,减轻了民负,深得老百姓拥护。他在巡察私访中,发现经营丝织业的商户每年要向各级官府乃至官吏进贡丝织品,弄得商家有苦难言,以至于困顿不堪。丁惟宁将此情上报,力陈弊端,终于说动“上官”停止了这一赋税和纳贿,使长治的丝织品经营业得到了复苏。安居乐业的老百姓有口皆碑。丁惟宁也在朝廷的考绩中被评为“五弥谨举,治行第一”。
敢抗奸佞 惩治邪恶
丁惟宁在两任县令任上政绩卓著,“声闻于朝”。很快便得到了提拔重用,累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侍经筵,巡按直隶。”正所谓官场得意,前途光明,蒸蒸日上,青云可望。怎奈时值政治黑暗,官场腐败,朝中权奸柄国,邪恶挡道。丁惟宁不仅长了一副九曲柔肠,又偏偏长了一副敢抗奸佞的铮铮铁骨。“抗上”除恶的故事便一个接着一个。他到直隶巡察时发现 ,白莲教一案株连的一千余人纯属冤枉。于是便与巡抚“悉为寛释”。当时,朝中首辅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互相勾结权倾朝野。他们不满直隶的这一做法,“讽巡抚,表其间”,意欲加罪直隶巡抚。如果换了别人,也许会顺着冯保和张居正的旨意去办。因为慑于张居正和冯保的权利,“各路使者多望风希旨”。可是,“惟宁执不可”。他主持公道不为所动,“居正滋不悦”。
更有甚者,丁惟宁在巡视途中,不断听到有人控诉一个土豪的恶行,以至于数百人之多。他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到了署中问及地方官吏方知 ,此土豪原来是朝中大佬张居正的亲戚。正是仰仗这种关系,土豪才有恃无恐作恶多端。地方官拿他毫无办法,更使他气焰嚣张。丁惟宁决定办他!地方官立即劝阻说:“办不得,办不得!请御史三思。”丁惟宁三思之后,不动声色地对手下如此这般的做了布置。这天,他以主客礼邀请土豪来到公署。然后拿出簿籍,细数土豪劣迹,与他一一对质。土豪不服,丁惟宁乃唤事先召来数百上诉人自署中忽然出来,与土豪“互质之”。土豪无言以对,表示“服矣!”但他又无事人一般地说:“然念张太师当宽我。”丁惟宁那吃这一套!他拍案而起掷签地上,将土豪“斩之庑下”。
这下可惹恼了权柄在握的张居正。此后,尽管丁惟宁每到一任都政绩可观,口碑不错,但却“屡屡左迁”,终于在郧阳兵变中被栽赃陷害“连贬三官”回到了老家。
不贪公款 热心公益
丁惟宁“三任清要,每回籍,图书衣被而已,外无长物。”他辞官回籍后,他曾经的部下给他送来“八百金”,他“大惊不受”。来人说:“这是按例您应该享受的公费。您不收,徒利后来者,何苦呢?”丁惟宁说:“我已经辞官了,再受禄算什么事?!就让后任用作安置费吧。”于是,好酒好饭招待了来人,打发客人将钱如数带回了。
送上门来的钱他不要,却在西园种韭数十畦,每卖数十文以自给。有朋友笑他说:“辞千金而求利于圃,得无昧多寡乎?”丁惟宁回答说:“官银非吾所有,圃蔬自食其力。”“时人叹服”!
丁惟宁性喜节俭。“官终犹住草屋,不蔽风雨。”“服浣布衣,出入乘二轮巾车,命奚童挽之。”他治家甚严,不允许家人浪费一缕一饭。可是当县里要筑城时,他却慷慨解囊,倾其所有,“独输五百金于官。”等到他的六个孩子分家时,“诸兄弟分析无余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版权请联系删
作者风采
徐敏宗,山东五莲人。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山东分会,高(2)级作家。参加工作后,不管是务农、教学、从事新闻报道,担任领导职务,还是离岗、退休之后,均坚持文学创作笔耕不辍。现已发表各类文艺作品计260万字,并多有作品在市以上获奖。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本根》,长篇小说《好人巷》均获“日照市文艺奖。其新闻作品及部分文艺作品在市以上乃至全国多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