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备注:最完整地整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四本书 2023新版均已发行 ,点击链接看简介

也可加微信购买: 牛老师 736491854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

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

(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二、大气运动

1.等压面图的判读

(1)判断气压高低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 1 中,P A′ >P A ,P D >P D′ ;在空气柱L 2 中,P B >P B′ ,P C′ >P C 。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图中P D′ =P C′ 、P A′ =P B′ 。

综上分析可知,P B >P A >P D >P C 。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②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

(2)风带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①成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②分布

(2)南半球气压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3)季风环流

①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

②分布及成因

东亚季风区

夏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区

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三、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3.锋面类型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1.基本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

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四、气候

1.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2.大气削弱作用的应用

(1)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

(2)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

3.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

(2)雾、露、霜的形成

(3)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5.逆温的形成与影响

(1)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图①为对流层正常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②)。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③)。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图④、图⑤)。

(2)逆温的影响

有利方面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时,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与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以被当作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方面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例1】

(2022·浙江·高考真题)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B

2.A

【分析】

1.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综合起来①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明显,当温度低到0°C以下时,就会出现霜冻。

【变1】

(2020·全国·高考真题)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4.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

3.C 4.A 5.C

【解析】

3.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

4.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

5.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的温度高低、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污染程度)和干燥度。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越高、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2

大气运动

1.形成风的力

2.判断风力大小

(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①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②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③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则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④根据温差判断:一般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看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

(3)看摩擦力大小

①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

②摩擦力随海拔变化

(4)看植被多少:植被茂密,阻力大,风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风力大。

(5)看地形因素:地形(河谷、山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

【例1】

(2022·浙江·高考真题)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6.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7.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③上升 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6.D 7.A

【分析】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切线,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差约30°,由高压指向低压,为风向;c垂直于风向,应为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d,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③正确,④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c为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乙水平方向气流为顺时针辐合,①正确,②错误。所以选A。

【点睛】气旋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水平方向上,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南半球为顺时针辐合。

【变1】

(2022·山东·高考真题)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____,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____。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

【答案】

(1)

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2)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N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强离岸风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N海域海产丰富。

【分析】本题以美洲中部地区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风力受力分析、风力影响因素、海水表层水温影响因素、渔场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形成独立运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 1 ;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图中F 3 应为摩擦力,F 2 应为地转偏向力,故风向应与F 3 方向相反,与F 2 保持垂直。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2)水温较低: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受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影响显著,使其表层海水水温降低。海产丰富: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位置,东北信风向西推动,受离岸风影响,该地海岸附近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可为鱼类提供大量的饵料,使N海域海产丰富。

如何根据风向判断气压高低和南北半球

(1)根据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可知:图中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 水 。

(3)从图中可知风向比F 水 偏右,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然后在风向的右侧绘出地转偏向力F 地 ,并且垂直于风向。

(4)根据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绘出摩擦力F。

3

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

(1)看符号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其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其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5)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6)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2.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称为准静止锋。我国主要的准静止锋如下:

3.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例1】

(2022·北京·高考真题)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毛里求斯岛地处印度洋西南部,易受热带气旋影响。图(a)为毛里求斯岛地图,图(b)为当地时间2022年2月2日16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分析在强热带气旋影响下,此时毛里求斯岛的主导风向和降水状况。

(2)说明岛上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的理由。

【答案】

(1)强热带气旋中心位于毛里求斯岛西北方,因南半球热带气旋顺时针旋转,该岛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在气旋的辐合上升作用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下,该岛出现强降雨。

(2)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量季节变化大等。

【分析】本题以毛里求斯岛区域图及该地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近地面风向判断、降水影响因素、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次强热带气旋中心位于毛里求斯的西北方向,从经纬度可以看到毛里求斯位于南半球,故此图为南半球热带气旋图,其气流运动方向呈顺时针旋转;在地面偏向力向左偏转的作用下,该地盛行风向应为东南风。同时由于该岛屿靠近气旋中心,有气旋的辐合上升作用,再加上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在这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该岛屿出现强降水过程。

(2)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岛屿面积较小,同时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程短。由于该岛屿地处印度洋西南部,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使得该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该岛屿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变1】

(2022·海南·高考真题)

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此时( )

A.甲地大风降温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阴雨连绵

D.丁地风大浪高

11.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低压

D.西北风

【答案】

10.A

11.C

【解析】

10.由等压线图可以看出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结合气压分布,可知甲地吹偏北风,为冷气团,且位于冷锋锋后附近,所以有大风降温天气,故A正确;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吹偏南风,故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风浪小,故D错误。故答案选A。

11.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故AD错误;反气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故B错误;低压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选C。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所在的位置,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多转晴好。

等压线图的判读

4

气候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

(4)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风向,辨气压带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或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

(1)高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低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

(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

(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例1】

(2022·海南·高考真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别说出那波利及其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

【答案】

(1)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2)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3)那波利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那波利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析】

本题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描述、泥石流成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

(1)特点:比较两幅气候资料图中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比较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较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明显,气温低,降水少;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都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因此受中纬西风控制的时间更长,因而降水时间更长,导致年降水量更多。

(2)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豆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3)结合所学知识,那波利为地中海式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变1】

(2022·全国·高考真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为情境,涉及了沙尘暴形成条件、有关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

(1)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

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

(4)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影响年均温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影响年(日)均温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是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影响气温大小的因素一般要考虑洋流。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风坡、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2022·辽宁·高考真题)

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段峡谷夏季气候特征为( )

A.湿热

B.冷湿

C.干冷

D.干热

15.“大流砂”的碎石主要来源于( )

A.河流堆积

B.冰川侵蚀

C.基岩风化

D.风力搬运

16.为减轻该处地质灾害影响,最适宜的措施是在“大流砂”所在地( )

A.坡面植树造林

B.两侧设排水渠

C.坡底修建挡墙

D.坡顶平整土地

【答案】

14.D 15.C 16.B

【解析】

14.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段峡谷谷底是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是稀疏的灌丛,而山顶有森林分布,说明峡谷内干热情况非常明显,可推测大致为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易受到焚风效应的影响,因此气候特征表现为干热,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流沙”现象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该区域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的峡谷地区,峡谷干热情况明显,且碎石由坡面上至下呈散发装分布到坡底,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故A错误;该区域内无冰川分布,故B错误;碎石由坡面上至下散发至坡底,说明是上坡的岩石破碎导致的,因此属于基岩风化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我国西南地区峡谷山高谷深,且处于背风坡,风力不大,碎石颗粒较大,不易被风力搬运,故D错误。故选C。

16.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地质灾害主要是“大流砂”,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周围地层下沉、倾斜等,材料显示其气候和土质原因,植被稀疏,因此植树造林比较困难,故A错误;“大流砂”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在两侧设排水渠,可以降低大流砂形成的概率,减轻地质灾害,故B正确;坡底修建挡墙,在短时间内有一定作用,但长时间后,挡墙的高度将越来越高,有坍塌的危险,故C错误;坡顶平整土地,困难较大,且坡面结构较为松散,坡顶平整并不能改变地质灾害状况,故D错误。答案选择B。

【点睛】流砂现象及其危害: (1)流砂现象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称为流砂现象。(2)危害:土完全失去承载力,流砂边挖边冒,土方开挖无法达到设计深度,极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费用。(3)产生流砂的原因:流砂现象经常发生在细砂、粉砂、亚砂土中,但是否发生流砂现象,则取决于地下水及其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

(2022·辽宁·高考真题)

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可知( )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18.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19.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

【答案】

17.D

18.A

19.A

【解析】

1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天位于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最高气温高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A错误;傍晚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降温速率快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海拔高于丙地,其夜间气温高于丙地,C错误;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大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D正确。所以选D。

1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海拔较低,为山谷地形,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显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受到地形的阻碍,在丙地不断聚集,导致丙地气温较低,A正确;该地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弱,B错误;海平面气压对于丙地夜间气温影响较小,C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A。

1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杨树赛场丙气象站气温低于丁气象站,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对流运动较弱,大气性质稳定。等压线稀疏区大气性质稳定,以晴朗天气为主,可以出现此种现象,A正确;气旋大风区、等压线低值区、气旋降水区,都是低压中心,近地面为热源,大气运动剧烈,不符合该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022·江苏·高考真题)

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21.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答案】

20.B

21.D

22.D

【解析】

20.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平原地形,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两处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冷锋,故AB错误;根据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丙处受到来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冷锋系统,冷锋属于锋后降雨,丙处位于锋前,不会发生降雨,故C错误;丁处受到南面暖气团和北面冷气团的相遇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故D正确。答案选择D。

2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题1结论可知,该降温天气系统的移动受到两侧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从北方向南,因此天气系统被迫向南移动,31日最可能移动向墨西哥湾,故D正确,C错误;太平洋位于天气系统西侧,被落基山脉阻挡,大西洋位于天气系统东侧,被阿巴拉契亚山阻挡,因此不可能移动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故AB错误。答案选择D。

【点睛】

冷锋过境特点:

冷锋过境前:

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

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

冷锋过后会:

1、气温:下降,由冷气团控制;

2、气压:先降后升;

3、降水:锋过后会下雨;

4、天气:逐渐转晴。

暖锋过境前,当地完全被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如果空气湿度较小,则出现多云天气;

过境后,当地完全被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

(2022·湖南·高考真题)

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24.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

23.C

24.B

【解析】

23.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符合题意;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除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排除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因此排除D。故选C。

24.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排除A;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D。故选B。

【点睛】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末。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

(2022·广东·高考真题)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6.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答案】

25.A

26.C

【解析】

25.从图中超强气旋总频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到北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回归线与30度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A。

26.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选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选项错误。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推动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C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洋流是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大规模运动,其流动的方向通常十分稳定,洋流的形成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盛行风,主要是低纬信风带和中纬西风带,在盛行风的长期吹拂下,海水就会稳定的超风向吹拂的方向运动,从而形成“风海流”。由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规模十分巨大,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此外,海陆轮廓对于洋流的强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位于南半球40°至60°的西风漂流带,由于没有陆地阻挡,使得洋流可以360°环绕地球,形成环状的西风漂流带。

(2022·全国·高考真题)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28.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9.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

27.C

28.D

29.B

【解析】

27.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片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C正确,1时、 7时、 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28.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根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方向吹来。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综上所述,故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29.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2022·湖南·高考真题)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分析】

本大题以金沙江谷地沉积物等相关图文信息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山谷风环流、河流和风力沉积、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相关认识、地理原理的应用、情境的描述等相关能力。

【详解】

(1)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风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2)本题的难点也在审题,从调查和实验角度说明两种物质同源性。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不是模棱两可,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积物大量被淹没,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则黄土状物质的来源减少;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水面增加,蒸发加强,大气湿度增加,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抑制起沙,使得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热容量增加,白天升温更慢,谷地与两侧的温差更大,从而使得谷风势力增强,风力搬运能力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有可能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

声明:来源地理科学园地,侵删!

有需要课件的老师,请打开下面链接,每个都精心设计:

新教材必修一课件: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22个地理课件合集

新教材必修二课件: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的进程与影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的进程与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三节微专题:服务业和电子商务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