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长春新碱抗肿瘤药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长春花碱类抗肿瘤药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获得的生物碱,主要有效成分包含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四种。这一类药物对白血病和淋巴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广泛。广大肿瘤患者常常会对这四个药物产生疑惑,是否可以替换使用?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下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药物认识,提高治疗效果。

共 同 点

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都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期的特异性药物,通过和微管蛋白的β亚单位结合,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也称之为微管蛋白拮抗剂),进而影响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有丝分裂中期停止,进而阻止癌细胞分裂增殖。

不 同 点

长春(花)碱

(1)时间

长春(花)碱是在1958年,Nobel在长春花中的提取物中首次分离获得。

(2)作用机制

长春(花)碱还能引发细胞核破裂呈空泡状固缩外,作用于细胞膜,干扰细胞膜对氨基酸的转运,使蛋白质合成受抑制,亦可抑制 RNA 合成。

(3)临床应用

长春(花)碱主要用于实体瘤的治疗。对恶性淋巴瘤、睾丸肿瘤、绒毛膜癌疗效较好,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皮肤癌、肾母细胞瘤及单核细胞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亦可用于治疗绒毛膜上皮癌与乳腺癌。

常用量是3-10mg/m2。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炎。

长春新碱

(1)时间

长春新碱在1961年,Svoboda从长春花中分离获得。

(2)作用机制

长春新碱还能干扰蛋白质代谢及抑制RNA多聚酶的活力,并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

(3)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也用于乳腺癌、支气管肺癌、软组织肉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常用量是1.4 mg/m2。长春新碱作用强于长春(花)碱,疗效优于长春(花)碱,且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较轻。但长春新碱的神经毒性较强,属于剂量限制性毒性。

长春地辛

(1)时间

长春地辛是以长春(花)碱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2)临床应用

长春地辛对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食管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有效;对其它药物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治疗无反应的恶性淋巴瘤等均表现较好的临床效果。

常用量是3 mg/㎡ 。长春地辛对移植性动物肿瘤的抗瘤谱较广,与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无完全的交叉耐药。

在毒性方面,由于长春地辛的化学基团改变,骨髓毒性低于长春(花)碱,而高于长春新碱,神经毒性均低于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

长春瑞滨

(1)时间

长春瑞滨是通过偶联前体化合物长春(花)碱和文朵灵碱等,合成的具有八元长春碱环化合物-去甲长春花碱。

(2)临床应用

长春瑞滨于1994年获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等一线治疗。常用量是25-30mg/m2。必要时在给药后使用地塞米松,以减轻长春瑞滨对血管的刺激作用。

长春瑞滨对神经细胞的微管影响较小,故神经毒性较低。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主要表现是粒细胞减少,无蓄积,可恢复。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程度和表现

神经毒性

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花)碱>长春瑞滨

骨髓抑制

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新碱>长春瑞滨

电解质紊乱

稀释性低血钠、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胃肠道反应

便秘、麻痹性肠梗阻

静脉刺激

皮下漏出致局部坏死

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影响其与微管蛋白的结合力和结合方式不同,因此在临床中表现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不良反应和使用剂量。因此临床在实际用药中,应尽量选择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细胞周期不同的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以更好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内容转自:辽肿护理服务

H E L P

公众号如何关注:

1/: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蓝色公众号名称,即可关注我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