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乡愁:散失的宝鸡青铜器

从汉代以来,在陕西省宝鸡市范围内,不断有重要的青铜器出土,数量巨大,精品众多,铭文珍贵。因此,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如今,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三层的圆弧大厅,以“乡愁”为主题展示了散失的宝鸡青铜器——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这个展览以图片和文字为主,乃基本陈列的必要补充与延续,向大家介绍散失在国内外和古籍文献中的宝鸡青铜器,分为“难觅的踪迹”“漂泊的游子”“故乡的记忆”“如烟的往事”四个部分。

在第一单元“难觅的踪迹”中,搜集了消失在古籍文献里的近50件宝鸡青铜器。在第二单元“漂泊的游子”中,寻找到散失于国外的153件宝鸡青铜器,追忆它们的漂泊历程,传达文化之殇的苦痛。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宝鸡地区出土的许多青铜器背井离乡。这些原本埋藏在一起的文物,承载着家族记忆的重器,好像游子一样漂泊远方。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宝鸡市戴家湾乡,村民挖掘一座古墓,出土禁、尊、卣、盉、觚、爵、角、觯等十三件青铜器。1926年,地方军阀党玉琨再次在这里进行大规模发掘,出土的许多青铜器流失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

1933年夏季,在宝鸡市扶风县上康村,村民康克勤父子在村东侧取土时,发现了一座窖藏,出土大量青铜器。当时,他们卖了一部分,还埋藏了一部分。后来,遭到土匪抢劫,康克勤父子被杀,埋藏的青铜器无人知晓,卖出的青铜器流散到国内外很多博物馆。

在第三单元“故乡的记忆”中,展示了现存于中国境内的386件宝鸡青铜器,讲述国内各大收藏机构和仁人志士对流失文物的大力保护。在第四单元“如烟的往事”中,从青铜器本身的铭文资料入手,向大家勾勒出流散青铜器反映的西周世家大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经过统计,在中国范围内,有22座博物馆或机构收藏有宝鸡青铜器,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天津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南京大学、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开封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山东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西安博物院、四川博物院。

在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27件宝鸡青铜器,包括清宫旧藏、被盗掘后流转到故宫、出土后被私人收藏捐赠给故宫等。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家村出土的小克鼎,原被潘祖荫和端方收藏,后来捐献给故宫博物院;1926年,在宝鸡市金台区陈仓乡斗鸡台出土的田告方鼎,原被南皮张氏收藏,后被冯公度收藏。1956年,冯先生家属将此鼎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1948年秋季,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之际,将大陆的文物分三批带走,包括宝鸡地区出土的毛公鼎和散氏盘等六件青铜器。清乾隆年间,散氏盘出土于宝鸡市凤翔区,江南盐运使阿林保将它献给嘉庆皇帝,入贡内府,久藏宫中;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毛公鼎出土于宝鸡市岐山县,鼎内的铭文长达500字,乃铭文最多的青铜器。如今,散氏盘和毛公鼎已经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时逢乱世,命运多舛,一些宝鸡青铜器散落各地。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一些宝鸡青铜器远走他乡。无论它们在哪里,都有故乡的烙印,依然在他乡默默地倾诉对宝鸡故土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