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开鲁:王淑荣

王淑荣,女,蒙古族,1959年2月出生,群众,开鲁县东风镇东风村村民。王淑荣与丈夫胡亚娄结婚后的三十年里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尽心帮助丈夫分担压力,与丈夫的兄弟姐妹共同照料患肺癌的公公,担当尽责赡养侍奉患病的婆婆,凡事都是亲力亲为,毫无怨言,村里人提起王淑荣都是赞不绝口,王淑荣二十五如一日尽心照顾婆婆的事迹向世人诠释了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真谛。

开鲁:王淑荣

全家齐心 尽心照顾患癌公公

1981年,王淑荣和丈夫胡亚娄结婚,夫妻俩都踏实肯干。婚后与公婆相处和睦,与婆婆更是情深似母女。就在王淑荣与丈夫结婚的第二年,公公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起初家里人以为是小感冒,想着去看医生抓点药就能治好,结果就医之后,大夫诊断公公得的是肺癌。胡亚娄、王淑荣夫妻与兄弟姐妹共同担起侍奉患病公公的重担,一家人齐心照顾患病公公的孝举让王淑荣十分感动,于是为了减轻全家医治、侍奉患病公公的压力,王淑荣每天做完饭忙完院子里的杂活,紧接着就上地里忙活,哪怕是怀孕期间,王淑荣也不曾抱怨退缩,依旧是尽心尽力操持家里的事宜。尽管经过医生们的治疗和家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公公还是在王淑荣婚后第五年不幸去世。

孝字当头 悉心照顾瘫痪婆婆

公公去世后,婆婆由子女轮流奉养,但是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让60多岁的婆婆越发的想在一个子女身旁安定下来。1997年,王淑荣和丈夫担起了赡养责任。为了更好照料婆婆,王淑荣一边忙活屋里屋外的琐事儿,一边安抚被病痛折磨数十年的婆婆。为了疏导婆婆,王淑荣每天和婆婆聊天说话,陪婆婆散心。就在一切向着好的方向的时候,婆婆突然瘫痪在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王淑荣更是尽心照顾,寸步不离,每天定时伺候婆婆洗漱、为婆婆擦身、给婆婆按摩手脚,这些都已然成为了王淑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尽管每次给婆婆做一遍护理王淑荣都累得满头大汗,浑身酸痛,但她仍旧亲力亲为,在王淑荣看来婆婆能够生活舒心就是她最大的欣慰。王淑荣勤劳肯干,护理得十分仔细,家里没有一丝异味,每当有人来探望婆婆,看着明亮的屋子,老人清清爽爽的样子,都替老人感到高兴。婆婆更是逢人就夸自己儿媳妇好,总是自豪地向来探望她的邻里乡亲说:“我这儿媳妇,就像是我女儿一样孝顺!”

世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王淑荣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世俗的偏见。整整25年,9000多个日日夜夜,王淑荣从未睡过一个整宿觉,晚上常常每隔几个小时,都会起身照顾婆婆方便。生活劳作的辛苦,王淑荣没抱怨也没想过放弃,每天无论在田地里劳作还是务工赚钱,都掐着时间赶回家中为婆婆做可口饭菜从未间断过。在王淑荣精心地照顾和关护理下,婆婆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

面对邻里乡亲的夸赞,王淑荣曾说道:“婆婆年轻的时候受苦受累,把儿女拉扯大,如今年岁大了,身体不适,就应该多照顾,让老人家安度晚年。”在朴实本分的王淑荣看来只不过做了子女应该做的事,从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什么丰功伟绩。

言传身教 孝老爱亲好家风

王淑荣孝敬婆婆的行为,也言传身教给了孩子们。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母亲王淑荣二十多年始终如一地照顾奶奶起居,没有一点嫌弃,没有一点怨言。王淑荣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们,孩子们也效仿母亲的行为孝顺奶奶,帮助母亲一起照顾奶奶,不嫌苦不嫌累,在大人繁忙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分担。王淑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为儿女树立榜样,传承了孝老爱亲的好家风。

王淑荣只是一位普通的农妇,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会说什么华丽的词语,唯有这数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卧床不起的婆婆的举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人间的至孝亲情,用自己的体贴细心和勤劳为老人撑起一片晴天,用自身言行为儿女树立榜样,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更是在乡邻间传为美谈。

来源:开鲁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