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官僚化之后,在运作过程中会滋生一些腐败现象。
学校本来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领导并不能算作行政领导,而是一种专业化的领导。领导要抓学习,抓德育,抓纪律,抓卫生,抓体育等,只要涉及教育的问题就要抓。可是,事实上领导们只是忙于面子上的事,忙于官场的应酬,前提是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官员,却没有为老师和学生办什么好事,反而专注于拉关系,捞钱,为自己谋福利。如此一来,学校领导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官员,即便行政系统不承认,他们也会在教育系统内部呼风唤雨,得了很多荣誉之后,身价千万甚至过亿。于是,一些学校领导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物,搞教育产业化,承包很多学校内部事务,成了承包商,也就源源不断地赚钱了。
一些大学领导会专注于跑官,跑项目,跑了官职,可以获得更大的权力,掌握更多的资源,而跑了项目可以迅速立项,获得很多拨款,至于拨款怎么用,就全凭他们调遣了。一为名来,一位利往,都是求名求利的,却不会专注于教育和科研成果。就是大学老师也要凭借论文来评职称,即便已经桃李满天下,教出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贡献,也不能算作老师的功劳,评职称的时候根本不管用。甚至院士评选都要获得同行的评价,说白了还是靠关系上位,并不是靠科研成果上位,以至于一些有很大搞科研成就的科学家评不上院士,只能默默无闻搞科研。而大学领导凭借手里的资源和人脉,却可以评上正教授,甚至可以评上院士,也就让人无语了。除此之外,大学领导还会和中小学领导一样,承包工程,或者招标,搞基建,从中提成。此外,还有校服、资料费、餐饮费、水电费、校内小卖部、超市的提成等,简直是来钱路子多又广,财富积累快又强,不容任何人质疑,或者已经没有人质疑了。
大学一些研究生或博士生导师有自己的公司,让研究生或博士生给自己的公司打工,只发给他们少得可怜的工资,算是把他们当成了廉价劳动力。而导师们身份变得多起来,有导师、教授、老板、董事长,甚至可以直接成为官员。大学内在的运行机制并非都是为了教学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官僚们能够顺利升迁,导师们能够赚钱,赚钱的同时搞科研,而不是为了公益事业搞科研。虽然大学收费有一定的标准,但有些大学有明显的自主性,可以自己提高收费标准,至于提高的那些费用到了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中小学领导也和大学领导一样日渐官僚化,起码在教育界算是官僚,而不是普通老师。他们大多属于教不了书的,教学成绩落后才不得不投机钻营,做了学校领导。而只要投机钻营获得成功,就会走顺了这条道路,接着投机钻营,要做更大的领导。他们来钱的门路也是搞基建、收校服费、资料费、餐饮费、小卖部收入提成等等,年入百万不是梦。学校学生越多,校长的收入越高,甚至要搞权力寻租,把大大小小的官职以及荣誉奖项全都作价出售,只要有人送银子,就会获得官职或荣誉,等于投资获得了回报。要是没人送银子,只是凭借成绩获得官职或荣誉奖项,就算是不遵守“市场规律”,得不到分毫了。也就是说,校长会提拔自己的人,而所谓自己人都是曾经给领导送过银子的人,希望走仕途,掌握一定的资源。除各种荣誉奖项的分配都是校长说了算,别人说话不算数。校长会先得最大最好的荣誉奖项,其次分配给其他领导,剩下的才会分配给班主任。要是还有剩余,才会分配给教学成绩优秀的普通老师,只是这样分配下去,荣誉奖项已经所剩无几,普通老师要想得到荣誉奖项就只能送银子来获得,不然凭借教学成绩来获得,基本上不可能。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学校也是一块市场,已经把各种官职和荣誉奖项作价出售了,看似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其实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兢兢业业教书的老师躺平了,因为他们不可能撼动学校内部的官僚体制,也不可能给校长送银子,不可能买官职或荣誉奖项,就只能躺平。因为即便费心劳力教出了好成绩,校长以及其他官僚也看不到,他们只会专注于权和钱,只会专注于自己人,而不会看到别人的成绩。如此一来,学校的教学成绩每况愈下,会投机的老师成了官僚,不上课却能早早评上高级职称,享受优厚的待遇,而认真教学的老师不能获得荣誉奖项,也就只能得过且过了,起码自己轻松了。苦的是学生,大多数成绩不好,考试的时候就知道分数怎样差了,而学校却还在鼓吹成绩良好,甚至调整班级名称,叫“火箭班”、“凌云班”等等,其实只是换了名称,老师没换,领导没换,还是那样搞权力寻租,还是那套体制,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成绩了。但鼓吹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不会吸引好生源。
学校领导官僚化运作之后,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需要深究,更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让能者上,庸者下,让认真教书育人的老师获得荣誉奖项,获得应该得到的报酬,而不是领导事事占先,一个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