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募兵制开始渐渐在玄宗时候成为主流兵制

唐代初年,一个刚刚平息战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战火仍在继续的年代,从北魏承袭而来的府兵制继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府兵制经历了北魏、隋朝继而延续到唐朝的时候,这种兵役制度已经羸弱不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军队的战斗力“飞一般的下降”,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士兵没有了。相反的,跑路的士兵到是节节高升,为了能够合理改善这种状况,募兵制开始渐渐在玄宗时候成为主流兵制。

府兵制

府兵制的特点是:是农民,也是士兵,该种地种地,该打仗打仗。

虽然是人人为兵的时代,但是在唐初到唐中期的府兵制中,想要成为府兵制的一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也就是说兵者大多数为“非富即贵”的人,而并非是普普通通的种地百姓,而府兵的构成主要便是三卫和卫士。

李密有一句话形容的很贴切:“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虽然李密的这句话是说三卫人选应该由有才学的人担当,但是这也无疑反映出来能够成为三卫的人,往往都是有门槛基础的。

而我们熟知的三卫也就是唐朝的禁卫军。

卫士则是由初级官员子弟或者富家子弟担任,三卫人员多数从贵族和官宦子弟中挑选合适的人选,既然如此我们就能够想象出来唐朝初期的大体兵员局势。

那就是真正的权力其实是在皇权和地方贵族手中的,三卫归属于皇权,卫士归属于地方贵族,他们之间即使君臣关系,也是权力的平衡关系。北魏、西魏、北周、隋朝他们无一不是在府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李渊的大唐王朝也是在府兵制的基础上打出了李唐王朝。

而府兵制演化到募兵制虽然极其的短暂,但是其真正的优劣也渐渐显露出来。

府兵制还具有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虽然地方上的贵族控制着一部分府兵,但是这些府兵实际上是听从皇帝的直接受命,而非地方贵族的授权,也就是说在府兵制下的统治,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权要远远大于地方的,(除非皇帝是个年幼的君主),虽然他不会演化出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战斗力却只会愈来愈弱。

募兵制

募兵制就是让地方去募兵,这样一来中央的权力直接下放到了地方上,募兵制下的士兵平时是要有训练计划的,募兵制小下的士兵们他们才多数是种地民众,给钱干事的主儿。

而唐玄宗时候,募兵制的渐渐成熟形成了藩镇格局,募兵制刚刚开始的时候,军队一般都是驻扎在边境之地的,这和唐朝的边境战乱有关,所以唐朝将所有额军队几乎都驻扎在了边境之地。到了后来节度使的出现,让募兵制有了更为规范的管理模式,那就是几乎是一个战区一个节度使。有了募兵制,唐朝府兵制下的士兵们经过募兵制的转换,军队的战斗力日渐增强。

但是正是这种新型的节度使制度,唐唐朝额边境之地成为了节度使的个人属地,其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一度涌现出了向安禄山一样的三地节度使。

因为募兵制都是地方出钱募兵,“给钱就办事”成为了募兵制的核心要点,这也是为什么作为节度使的安禄山能够调动数十万大军发动“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而府兵制的废除的初心在于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可是募兵制下军队的战斗力的确是加强了,但是同时也加强了边境节度使的军队指挥权和调度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