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这段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有些历史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所以将这段历史归为现代史,在此不作赘言。历经清朝晚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京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重庆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上下5000余年的文明史,历经83个朝代,共产生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从上古时代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彻底推翻了中华延续几千年的帝制。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舞台上,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死观一直影响着后人,当国破山河在和面对生死存亡之时,最具风骨气节的,呐喊唤醒和启迪明智的往往都是文人;最先思考民间疾苦、敢于谏言、推动改革和推行新政的亦都是文人。比如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喊出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再到西汉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国时期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唐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亦有宋朝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的豪情;甚有清末谭嗣同发出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情怀……无一不流淌着中华儿女的拳拳之心,赤子之怀!

当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随即开启了中国暗无天日又波澜壮阔的近代史历程,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这个开端也吹响了西方列强洋枪洋炮敲开中国古老帝国大门的号角,中国人顿时傻眼,晕头转向,毫无还手之力无以招架,一败再败一败涂地!此时此刻,唯有中国知识分子们还尚存清醒头脑,他们在痛苦中开始思考和探究失败的原因,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暗流涌动的思想革命。

第一次思想革命:他们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技不如人”或“器不如人”。中国近代曾有“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之称的魏源先生曾经总结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为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用于武装国防装备方能抵制外敌。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一场运动即“洋务运动”悄然而起。李鸿章等大臣纷纷向朝廷申请资金,几乎耗尽国库,动用真金白银打造出了当时号称世界一流的“北洋舰队”亦称“北洋水师”。然而好景不长,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引以为豪的、号称世界顶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终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草草收场。此时此刻,最为痛苦的莫过于知识分子,他们又开始思考失败的原因。

第二次思想革命:他们发现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大清政府的“制度不如人”。于是乎他们强烈要求变法,学习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尽管运动起初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此次变法运动仅仅只维持了100天便宣告结束,所以又称为“百日维新运动”,这次运动最为痛心的是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此时,中国知识分子们再次开大马力思考和探索,最后他们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种制度比“君主立宪制”更先进……

第三次思想革命:他们认为,还有一种制度比“君主立宪制”更要先进,这种制度叫做“民主共和制”。于是乎,知识分子们又开始呐喊革命了,这次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帝制赶走皇帝,这次革命的思想发起人是章太炎,政治领袖和总指挥是孙中山。章太炎先生当时曾经写过一篇大文章叫《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文章一经发表,随即震动朝野上下,于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不仅推翻了帝制,还结束了清朝267年的统治,孙中山等人把“民主共和制”首次引入中国大地。从表面和形式上看,“辛亥革命”似乎是成功了,但实际却是失败的,因为“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之后,知识分子和国人并没有看到一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而看到的却是中国历朝历代更迭时所爆发出的那种乱世局面,即全国各地到处军阀割据、群雄逐鹿,一片生灵涂炭、乌烟瘴气的景象。先有袁世凯复辟,后有北洋军阀政府等等,这个时候最为痛苦的则是孙中山先生,革命造成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他老先生的初心,他一生在为共和而奋斗,呕心沥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以至于到死时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中国近代史最强音。诚然,“辛亥革命”将一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制度”强行嫁接在拥有5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上,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注定要失败。但推翻帝制,唤起国人觉醒的历史贡献和意义远远超过革命本身。此时此刻,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内心更加地痛苦了,经过反反复复辩证和总结之后,他们终于发现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制度再先进,如果执行这个制度的人还是持有封建思想的“旧人”,而不是具有先进新思想的“新人”时,那这个制度即便再先进也不会发挥其先进的优势和功效的。所以,他们又开启了一次重要的思想革命……

第四次思想革命:知识分子们真是痛苦极了,从1840年的“技不如人”到1898年的“制度不如人”,都不是真正失败和落后挨打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是“思想不如人”,麻木迷惘,整个社会处于半睡半醒的病态之中。故此,知识分子们大胆地提出要“改造国民性,启迪民智”,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所以,知识分子们从制度学派的立场转移到了国民改造的立场上去,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于是乎,1919年5月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中国大地爆发,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早期有两位主将,一位是鲁迅先生、另一位是胡适先生。胡适先生当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这一句话点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鲁迅先生也说:“旧社会的中国文化,其实就是奴才侍奉主子的文化”,说得更狠更加露骨,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这次运动不在追求以往的制度变革和变法,而旨在于对中国民众觉悟的唤醒和“启蒙”,所以,中国的出路,就在于要从根本上改变主奴关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启蒙的主要思想和主题。

从此,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悄然降临在中国大地上,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领导下,经过38年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纵观中国现代史,历经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激情和壮志,改革开放时期的勇气和兴奋,新时代的挑战和自信,方寸之间,是中国智慧的光芒,是中国巨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