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H指南指出,PH患者的治疗主要可分为基础治疗、特异性治疗(钙通道拮抗剂及靶向药物治疗)、外科和介入治疗。PH发病机制复杂,多种血管活性分子[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前列环素、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一氧化碳、硫化氢及二氧化硫、雌激素等]、多种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锌离子通道及新型阳离子通道)、多条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TRPC通路、MAPK通路、Rho/ROCK通路、PI3K/AKT通路、BMP/TGFβ通路、核因子κB(NFκB)通路和Notch通路]都参与PH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需要个体化定制治疗方案。比如目前临床常用的靶向药物就主要针对PAH,其通过一氧化氮、内皮素和前列环素三大经典途径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治疗作用,以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增殖、降低肺血管阻力(PVR)、提高回心血流量,从而改善心功能。对于靶向药物,张曹进教授感慨道:“如今,一些靶向药物已经录入国家医保基本目录,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落地政策,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促使患者及早接受规范治疗,不再因费用而耽误治疗。”但在药物的选择上,临床还存在认知上的不足,比如单药和联合用药的选择、药物的配伍、剂量的使用等,进而导致影响患者的使用效果。对此,张曹进教授建议对于低危的患者,采取单药治疗就可以得到改善;而对于中、高危患者,就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以控制病情。药物的配伍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针对临床认知这一问题,张曹进教授认为:“我们还需要不断通过医学再教育项目或者会议进行理念的传播。”而需要加强教育的并不止是用药方面。只有让临床医生加深对PH的认知,才能让患者更多获益
责任编辑:詹雨刘凤玲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End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yxjxxg@yx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