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妈妈,以后我犯错了,你可以骂我,可以打我,但不要不理我,我

打在身上,父母能看到,孩子能感觉到疼,这是我们都熟知的暴力,但很多时候,更伤害孩子的可能是家长的言语,表情,甚至是一个眼神。

昨天早上,途经小学门口,看到了这样一幕,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老奶奶左手拿着书包,右手牵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女孩,孩子一直在哭,不断地用手抹着眼泪,嘴巴好像还在说着什么。

到了小学门口,老人猛地甩开牵着女孩的手,粗暴地将书包朝孩子的怀里一塞,转身就走,孩子愣了一秒,大哭着向前跑去,试图追上老人的步伐。

这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路上的车辆和行人都很多,看着孩子跌跌撞撞的样子,真是让人无比担心,可老人却越走越快,压根没有回过头。

如果这个孩子长期被家长这样对待,那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着实让人担忧。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认为给孩子足够的钱财,舒适的生活就是对孩子负责任,却没想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不经意间就会伤害到孩子,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灵成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形家庭暴力,尤其是这6种行为,最是要不得 。

将挖苦讽刺当作激励。

聪聪妈妈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特别毒舌的人,习惯性地对周围的人进行挖苦,这种方式也直接影响到她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聪聪考试成绩好,妈妈从来不表扬,而是讽刺,“一个月考成绩有什么嘚瑟的,有本事将来做个高考状元”;

如果聪聪考得不好,那受到的打击就更多了。

周围的宝妈好多次都向聪聪妈提出建议,希望她别老说话带刺,和孩子沟通要多表扬和鼓励,可这位妈妈却从来不认为自己做错了,“我都是为他好!”

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自以为能帮助孩子进步的冷嘲热讽,却成为伤害孩子的最大武器。

这种行为,不仅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父母拉开距离,更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

除了学习,其他的一概不关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唯学习式教育,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孩子看看电视,父母就会说“作业做了吗?成绩很好吗?还有脸看电视?”

孩子想出去打个球,父母只要一个眼神,就会让孩子望而却步。。。

这种除了学习,其他一概都不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变得孤僻,没有朋友,压抑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有可能让孩子将所有罪责,都归咎在学习上,继而产生厌学心理,甚至逃学。

以为物质能搞定一切。

在我们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大多是因为家境一般,父母不得不远走他乡,打工挣钱,可其中也有一些孩子,并不是家庭条件不好,相反,父母都在外面开公司,办厂,却因为太忙,无法顾及孩子,而将孩子留在村里有老人带。

小圆圆就是其中的一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再加上家境殷实,父母对圆圆在物质上的要求,从不含糊。

几千块钱的游戏机,说买就买,甚至还打算在他上初中时,奖励他一辆好几万的代步车,可圆圆却并不快乐。

生活中,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待着,和朋友在一起玩不了多久,就会开始吵架,稍有不如意就砸东西,动手打人,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偏激,难以沟通。

孩子的教育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钱并不是万能的,父母在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时,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成长。

一味强调自己的牺牲。

因为我的到来,妈妈放弃了副教授职称,因为乡下重男轻女的观念,妈妈更是遭到了爷爷奶奶的百般嫌弃,也是从那以后,只要我的表现让她稍不满意,妈妈总会说这样的话:

“要不是因为你,我会是现在这个位置吗?早就是副教授了,可你是怎么对我的,你就不能争点气吗?”

“为了你,你爷爷奶奶让我受了那么多委屈,你要是不好好对我,你怎么对得起我的付出,你就是不孝。”

之后的几十年里,妈妈的那句“你对得起我吗?”成了我头上的紧箍咒。

我不敢有任何懈怠,不敢乱花钱,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也不敢反抗,只为做一个乖巧懂事,成绩好,别人眼里的优等生,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不会为难我。

现在我自己也成了父母,也能理解我妈当年说的那些话,可能只是因为不甘心,但她却不明白,越是强调自己的付出,越会让孩子变得疏远。

这些话,会让孩子压力倍增,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好并不是无偿的,而是有条件要回报的,这样的想法足以伤害到孩子一生 。

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甚至要孩子站队。

人与人相处,矛盾是难免的,尤其是家庭内部成员,可哪怕有再多的争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是逼孩子选边。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变得内向,孤僻,不合群。

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不管吵架最后的胜负如何,输家永远都是孩子,他们承受的是家人的互相攻击,言语暴力,甚至是摔东西,打架的恐怖场景。

试问,这样暴躁的环境成长的孩子,又如何健康快乐成长呢?

冷暴力。

当孩子犯错了,父母不选择正面沟通,而是用不搭理,甚至无视孩子的方式来处理,也是错的。

有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心情很低落,刚好孩子犯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和他沟通,而是让自己冷静了两天,但之后孩子对我说的一段话,却让我记忆犹新:

“妈妈,以后我犯错了,你可以骂我,可以打我,但不要不理我,我会特别害怕,感觉不要我了。”

无视孩子,只会让孩子内心感到更加恐惧,有被抛弃的想法,不仅没法帮助成长,更有可能让孩子封闭自己的内心,杜绝和父母的沟通,那就得不偿失了。

比起物质上的满足,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所给予的陪伴,引导和鼓励,都会让孩子感到无比安全,内心充斥着强烈的归属感,这些都会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和成长道路上,拥有更多更强大的力量。

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为孩子搭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让他们的一生都充满希望。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