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海外业务正在成为中国支付机构竞逐的新热土。
近期,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宣布获得或正在申请海外金融/支付牌照。其中,跨境支付服务商PingPong(杭州乒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宣布获得英国电子货币机构(EMI)牌照,以及由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颁发的金融服务牌照;支付概念上市公司移卡(09923.HK)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正在积极拓展北美、东南亚及东亚市场,并在美国、新加坡等地申请支付牌照。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已有20余条支付机构在全球获牌的信息,连连国际、空中云汇、新国都(300130.SZ)、移卡、汇付天下、PingPong等多家机构榜上有名。除了起家于海外业务的传统跨境支付玩家加大投入,一些扎根国内的传统支付机构也开始将业务版图伸展向海外。
海外业务究竟是不是一块“好生意”?记者采访发现,通过全球获牌,机构能腾挪出更多增量业务市场,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深度。但随着更多头部机构涌入,这一市场的拥挤程度也正在加剧。
竞逐全球收付款
“我们的跨境团队现在正在德国考察,预计不少产品今年就要落地。”一家A股支付概念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海关总署4月中旬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45.7万家,同比增长5.9%。
外贸业务的火热也带动了产业链上的金融服务商。最近十年,受益于中国进出口产业和电商行业的逐渐成熟,在产业足够细分后,出现了诸如外贸电商等很多传统银行难以触及的群体和新业态。2016年左右,跨境支付业务的需求开始崛起。一位东南亚地区钱包技术公司创始人回忆彼时的市场时直言,那时候跨境支付通道稀缺性很强,因为供给太少了,能够快速构建全球网络的公司很快就能抢占市场。
跨境支付解决的是不同地区货币收、换、付的问题。长期以来,资金从境外买家到境内卖家账户,需要经过极长的链路。前述钱包技术公司创始人拿快递行业做了个类比:“一个包裹(一笔钱)发出后,揽件的是一家机构(中小支付服务商)—归集仓库(银行、大支付)—归集到大仓库(大型银行)—大船运输(国际清算系统)—国内口岸分仓(区域性银行或者支付小公司)。这中间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成本折损。”他表示。
而跨境支付机构的价值核心,正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服务提高冗长收款链条的效率。
连连国际是早期投入跨境支付业务的机构之一。连连国际联席CEO沈恩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机构加快全球范围持牌,一方面拓展全球市场合规要先行,牌照的获取无疑是第一步;另一方面,持牌后可以更深入地渗透本地市场,提供高度本地化的服务。
事实上,境外支付业务牌照的申设与国内差别较大。一位移动支付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境外涉及支付业务的牌照很成熟,更类似一种展业资质,有别于国内当前支付牌照的高门槛。整体看,境外监管最关注当地业务的合规,比如是否有足够的反洗钱能力、足够水准的高管配置,国内的业务情况则更多是一种参考。
此外,不同地区的牌照要求五花八门。据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比如新加坡的大型支付机构(MPI)牌照,就需要看业务体量,而持牌后如果一段时间的交易量达不到要求,牌照还可能被收回。
市场共识在于,支付机构开展海外业务最大的挑战仍是合规问题,即要在保障业务在各市场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沈恩光以泰国市场为例向记者表示,2019年,连连国际泰国子公司获得泰国央行颁发的“银行卡支付”牌照和代收代付资质,但历程颇为不易。“泰国在2018年新支付法案出台后,收紧了对申请机构的股东背景、注册资本、业务资质、技术实力、合规能力等多方面的审核。同期,很多申请机构最终都放弃了。连连国际在泰国新旧支付法案交替变革的背景下,最终获得了泰国牌照。”他透露。
对于大部分支付机构而言,在不同区域申请牌照仍紧紧围绕国际贸易分工趋势、自身的业务需求和商户资源。PingPong联合创始人卢帅向记者阐述该公司牌照布局思路时表示,在全球贸易的消费市场(北美、欧洲等地)的牌照布局,可以让全球出口至欧美的商户和企业在当地实现跨境收款、收单、付款等功能。而随着亚洲成为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增长的重要市场,该机构就选择进一步加速布局东亚及东南亚。
在沈恩光看来,当前全球消费市场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是以欧美等发达地区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消费力强,是非常成熟的买方市场。针对这类市场,支付机构通过全球收单、跨境收款帮助卖家高效收付款。第二类是拉美、东南亚等在内的新兴市场,这类市场中买、卖能力均衡,支付机构既协助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拓展市场,也会协助这些地区商品销往全球。第三类是包括新加坡等在内的国际级金融中心,是不少机构业务走向海外的枢纽。
正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的移卡向记者透露,其选择海外牌照布局首先会考虑国家政策,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其次是文化的相近性,比如东南亚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市场开拓会有一定的便利性;最后则是地区经济的活跃度,毕竟费率收入是支付的基础收入,跟支付总额(GPV)相关。
价格战、服务战应对竞争升级
与全球拿牌的浪潮同时到来的,是跨境支付这一曾经的蓝海业务渐近白热化的竞争态势。
“卷不动了。”前述钱包技术公司创始人向记者感叹。2022年底,他的公司已经收缩业务回到国内。随着近年来各类机构纷纷入场,小团队的境外业务开始不好做,行业“内卷”成为集体共识。
费率价格的下调是竞争升级的重要标志。据记者了解,此前跨境收款平台的费率大概维持在0.7%~1%之间,但这一价格目前已下降到0.3%~0.7%。
2023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跨境支付平台“智汇鹅”,面向跨境电商卖家、进出口电商平台及机票酒旅商户,提供全球收款、付款、汇兑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费率水平最低可达万分之五,也就是0.05%~0.3%。而蚂蚁集团旗下的“万里汇”,也打出了费率0.3%封顶的口号。
“从2016年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支付机构基本把海外业务的流程搞清楚了,供给侧非常丰富。在整个产业规模和商户规模比较恒定的前提下,不需要特别泛滥的供给,大家地盘固定,都是尽量把存量客户做好。”前述钱包技术公司创始人直言。
在他看来,跨境支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合规竞争力,要保证用户资金安全顺畅流动;第二是发现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服务能力;第三是技术能力,特别是倾向聚合、集成能力。
此外,他并不认为大厂的入局会对行业份额形成太大挤压。“大厂入场后,其优势还是平台价值以及技术与合规,与独立支付服务商占优的贴身服务能力并不同。”他表示。
而在充分竞争之下,未来机构比拼的不仅是价格,更是综合服务能力。在沈恩光看来,近几年竞争加剧,多种跨境出口模式并行发展、独立站(指基于SaaS技术平台建立的拥有独立域名,内容、数据、权益私有,具备独立经营主权和经营主体责任,由社会化云计算能力支撑,并可以自主、自由对接第三方软件工具、宣传推广媒体与渠道的新型官网)兴起。跨境商家对跨境服务的需求已经从跨境电商收款、收单等支付相关的基础金融服务,向供应链金融、外汇、资金管理、保险、财税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增值金融服务迈进。支付机构需要建立起全链路、一站式跨境综合服务平台,满足企业出海各环节需求。
另一个对支付行业影响深远的因素,则可能是支付基础设施的升级。在前述钱包技术公司创始人看来,跨境支付走向未来,一定会把低效、不透明的行业障碍打破。比如不同的收款机构之间如何打通标准。而一旦“互联互通”上升到国家行为,比如由统一的清算机构去清算,冗长的收付款链条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记者注意到,近期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就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马来西亚支付平台DuitNow和新加坡星网电子付款公司(NETS)正式接通跨境二维码(QR码)支付服务。业内预计,这会对在东南亚地区展业的相关机构形成利好。
“在保持现有费率的前提下,支付链路优化后合规成本会明显下降。跨境支付业务的毛利会有一定提升,这可能是相关机构可以期待的。”该钱包技术公司创始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