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合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打造环巢湖“无废”圈

到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95%以上;完善19张床位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暂存模式;打造环巢湖“无废”圈……3月28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现已建成投放点4374座,形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9500吨/日、餐厨垃圾利用能力1600吨/日。

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2023年年初,合肥市政府印发了《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在蜀山区、瑶海区新建大型中转站,提升改造一批大中型转运站。充分发挥长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的引领作用,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乡镇试点。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建立厨余垃圾产生单位基本信息库,实行公交化直运模式,健全规范化收运体系,拓宽沼液、沼渣等厨余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市场出路,鼓励在园林绿化领域应用。制定有害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制度,打通有害垃圾收集、贮存、转运、无害化处置链条。

实施龙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稳步推进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项目,逐步减少填埋规模。

到2025年 ,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100%

为逐步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合肥市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稳妥推广应用可降解塑料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处置。引导商超、集贸、餐饮外卖等重点领域推广使用非塑制品和可降解塑料袋,鼓励新建商场、超市打造“绿色商场”。到2025年,城市和各县(市)建成区商贸场所逐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同时,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以直营快递企业为重点推进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建设,减少快件过度包装、二次包装。到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95%以上。

在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方面,坚持“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医用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贮存、转运体系,实现输液瓶(袋)回收和利用全覆盖。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100%。

打通危险废物收集“最后一公里”

合肥市将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建成小微企业及社会源危废收集贮存转运网络,提升收集单位运营水平,打通危险废物收集“最后一公里”。完善19张床位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暂存模式。到2025年,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运覆盖面达到98%,医疗废物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同时,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将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焚烧等处置设施纳入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强化场地、车辆、物资保障,提高应急转运能力,守牢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安全处置防线。依托危废利用处置和运输企业,健全危废应急处置体系。

合肥市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利用处置总规模达61万吨/年,完成危险废物申报登记4088家,基本实现全过程管理,在集成电路行业创新开展“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构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2022年收运处置医疗废物2.2万余吨。

打造环巢湖“无废”圈

为打造最好名片,合肥市将推进环巢湖多源有机固废治理。建设环巢湖区域藻水分离设施,推广蓝藻高效打捞技术,稳妥开展重污染河库底泥清淤,推动底泥在工程用土、园林绿化、建材领域应用。

稳步实施“长三角典型流域多源有机固废集约化处置集成示范项目”,支持肥西县、蜀山区市场化建设有机固废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构建成果转化和产业推广平台,打造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畜禽粪污、园林废弃物等多源有机固废集约化处置示范基地。

此外,打造环巢湖“无废”圈。开展环巢湖固废堆场排查整治和清洁河(湖)滩行动。巩固巢湖禁捕退捕成果,在环巢湖沿线设置生态厕所。围绕环巢湖湿地公园、中庙姥山岛打造“无废景区”。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大皖新闻,版权归属原作者】编辑:汪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