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多位公募投资老将“奔私”自立门户

财联社4月22日讯(记者 吴雨其)在大资管行业发展浪潮下,基金经理“公奔私”一直是公众热议的话题。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97名公募基金经理离任,包括高楠、邬传雁、白冰洋等名将。拉长时间维度看,自2018年至今已有超过800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不乏基金经理离职后选择加盟私募机构。

日前,中基协披露最新完成备案的私募基金名单,沣融(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其法定代表人是西藏东财基金前任总经理乐嵘。另外,记者发现,海南夏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已与近期备案,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赵玉彪为天治基金前任董事长。

多位公募投资老将“奔私”自立门户

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信息显示,沣融(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4日,今年4月14日已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实缴注册资本250万元,实缴比例为25%,法定代表人为乐嵘。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9月27日,东方财富(300059)旗下的西藏东财基金获证监会批准成立,乐嵘出任西藏东财基金首任总经理。2020年1月18日,西藏东财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总经理乐嵘因个人原因离职,由原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潘世友接任,任职日期为2020年1月16日。

继乐嵘后,天治基金前董事长赵玉彪也加入了“公奔私”的队列。中基协网站显示,海南夏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2月4日,4月14日正式完成备案,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资本250万元,注册资本实缴比例25%。目前公司有5位全职员工,且均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管理规模区间0-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赵玉彪,另外两名出资人朱振坤和尹德才也都在公募持牌机构有过从业经历,而另一位备案人员杨志刚也曾在国都证券任职。

同日在中基协备案的广州市点石成金私募管理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兼执行董事易海波也是公募基金从业多年的副总经理。资料显示,他曾任职于中融基金副总经理、国盛资管副总经理,今年2023年2月离职后创办私募管理公司。

“公募的终点是私募”

据两年前的一项统计表明,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为39岁,美国的基金经理平均年龄为55岁。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的年轻化,也侧面反映近年来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潮、“奔私”潮涌现。

基金行业有句老话,“公募的终点是私募”。私募基金的费率结构,能让基金经理实现对能力的更高定价;而且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更灵活便利,可以更完全地践行个人投资理念。在这种“诱惑”下,“奔私”潮依旧时有发生。

从过往中,公转私的基金经理人才济济,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规模超五十亿的股票策略大私募中,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是毋庸置疑的主力军。

图源:私募排排网

具体来看,从2022年起,基金行业“奔私”越来越常见,其中不乏投资名将,如管理超600亿元的董承非离开兴证全球基金,选择加盟了百亿私募睿郡资产。管理规模超700亿元的林森离开了易方达,原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周应波也选择自立门户成立了运舟私募基金。

去年1月,在公募行业打拼20多年,曾与夏俊杰并称“诺安双子星”的公募老将周心鹏,正式从博时基金离任,并于今年2月完成锦泉私募的备案。夏俊杰奔私早于周心鹏六年,执掌的仁桥资产已于去年晋级百亿私募。

业内人士指出,在牛市或结构化牛市后,“公奔私”的浪潮最热。基金经理取得名气和亮眼收益后,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在业绩和流量的双重加持下,选择离开公募自立门户创办私募也是情理之中。

一位不具名的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奔私”通常发生在私募基金业绩较为突出,能够给予更高薪酬、更大自主权和更广阔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同时,一些公募基金经理也认为,私募基金行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更强,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和经验。

他进一步表示,“私募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更灵活地配置投资组合,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和经验。”

“奔私”后谁的业绩最亮眼?

在新一批“公奔私”明星基金经理一往无前时,此前“公奔私”的基金经理如今业绩如何?记者整理了有业绩记录的“公募”背景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曾任职于益民基金的曾维江目前就职于北京真科私募,今年以来收益率为76.09%,居已“奔私”业绩排行榜首,曾任职于华安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的李剑辉目前就职于峥嵘投资,今年以来已实现73.35%的收益率。王汉宝、邓蠡今年以来业绩均超过60%。(如下图)

拉长时间维度看,近三年业绩居前的“公募派”基金经理包括黄立图、陈益春、谭涛、程岽、袁巍、陆航等,其中,李蓓是百亿级的基金经理。(如下图)

从近五年来看,据榜首的仍是曾任职于华夏基金黄立图、目前任职于深圳乾图私募的黄立图,他近五年回报高达1018.41%,运用的策略为股票策略。(如下图)

一名公募背景的投资经理曾向媒体分享他“奔私”多年的感悟:“你募集来的钱,只是暂时存放在你处,牛市会掩盖一切问题,一旦行情急转直下,如果不能控制下行风险,清盘依然随时可以来临,必须时时刻刻如履薄冰。”

市场人士指出,公募基金在收益方面只有相对排名的较量;阳光私募却有止损线存在,一般净值亏损超过30%就会触发“清盘线”,导致基金被清算。市场行情不好时,公募基金经理只要不看基金评论,压力更多来自于内心;但私募的渠道和核心客户,可能在下跌时直接打电话来过问,在出现较大回撤时,机构客户以及大客户就可能要求低位止损。

一位私募投研人士向记者坦言,“私募不同于公募,对于那些长期跑不赢市场的人,时间只会是敌人,不会是朋友,业绩当道下,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也会被市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