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对职业护士人群
产后血压的影响
Effectofgestationalhypertensiononthepostpartumbloodpressureamongprofessionalnurses
季春鹏赵滨李静刘捷封娣
郝玉明甄严杰徐梦辉崔炜
zhai
摘
yao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对职业护士人群产后血压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参加河北省护士高血压现患率调查的3351名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的护士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以年龄匹配的6702名妊娠期血压正常的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人群产后血压水平。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人群产后高血压的患病比例。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对产后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产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1.54mmHg和110.52mmHg、70.97mmHg和70.17mmHg(均为P<0.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产后高血压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和2.7%(均为P<0.001)。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产后高血压的风险是对照组的2.22倍(95%CI:1.65~2.99,P<0.001)。
结论
在中国北方职业护士人群中,妊娠期高血压是产后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共有92815名护士参加了河北省护理人员高血压现患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且调查问卷相对完整,排除男护士3672名,排除未妊娠者20107名,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病史信息缺失者39名,排除年龄缺失者112名,排除妊娠前已有高血压病史者13名。共纳入68872名护士作为研究队列,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351名,妊娠期血压正常组65521名。以年龄相等为匹配条件,进行1∶2匹配分析,从妊娠期血压正常组中共匹配出6702名作为对照组。最终共10053名护士被纳入统计学分析。
表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
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2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
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比例的比较
注:a采用2016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
表3妊娠期高血压对产后高血压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作为女性孕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已被证实为远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型干预靶点。但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我国,却鲜有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来证实妊娠期高血压与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为此,本研究对参加河北省高血压现患率调查的10053名护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组产后高血压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和2.7%(P<0.001),年龄标化后分别为12.3%和3.7%(P<0.001)。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产后高血压的风险是对照组的2.22倍(95%CI:1.65~2.99,P<0.001)。
在本研究之前,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妊娠期高血压者未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显著高于妊娠期血压正常者[4-8,10-11]。其中,一项来自丹麦的大型队列研究[6]结果显示,在产后1~5年,妊娠期高血压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妊娠期血压正常者的4~10倍。而在50岁之后,妊娠期高血压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仅为妊娠期血压正常者的2~2.5倍。此外,其也证实了,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程度的加重,未来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也逐渐增加。在产后1年,重度子痫前期者、轻度子痫前期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妊娠期血压正常者的6.45倍(95%CI:5.35~7.78)和5.25倍(95%CI:4.64~5.94)。而且,在产后1年,42.5%的重度子痫前期者存在夜间高血压,44.5%存在夜间收缩压下降不足,这些情况同样是远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Brouwers等[7]的荟萃分析表明,被妊娠期高血压所影响的怀孕次数同样是未来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再发子痫前期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首次怀孕发生子痫前期而第二次怀孕血压正常者的2.3倍(95%CI:1.9~2.9)。近期,国内李珊珊等[9]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也提示,妊娠期高血压是妇女分娩后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95%CI:1.14~1.58),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逐渐降低。与国外研究相比,本研究人群高血压患病比例和患病风险(OR值)均相对偏低,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为职业护士人群,年龄偏小(平均31岁)、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知晓程度高有关。
除妊娠期高血压外,年龄、缺乏体育锻炼、超重或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均早已被证实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9]。本研究结果也提示,BMI、高脂血症均与高血压存在关联,其OR(95%CI)值分别为1.14(1.10~1.19)和2.26(1.47~3.47)。而且也有研究证实,妊娠期高血压易与上述危险因素并存[13]。因此,可以推测,在妊娠期高血压人群中,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增加体育锻炼、减重)、控制血糖、血脂等可能会延缓甚至阻止未来高血压的发生。
目前,关于妊娠期高血压导致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已有的研究认为可能存在以下三种途径:(1)妊娠所诱导的心血管风险增加;(2)妊娠前已有发生心血疾病的倾向;(3)上述两种途径的协同作用[14]。也有研究认为,妊娠期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应激",提早启动了高血压的始动机制,虽然产后短期血压降至正常,但已被启动的"应激"过程可延续至中老年[9]。
本研究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前血压干预、产后血压随访及远期高血压的预防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首先,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教育,提高公众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认识;其次,对于已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妇女,除要进行密切的孕期血压监测和干预外,规律的产后随访和早期干预可能会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再次,除血压外,还要及时有效地干预其他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体重等),切实降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本研究在一个大样本、多中心的回顾性队列中证实:在中国北方职业护士人群中,妊娠期高血压是产后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研究对象为职业护士人群,研究依从性好,研究资料准确度高,结果更加可靠;其次,本研究采用了年龄匹配的病例对照分析,消除了两组间年龄对血压的混杂影响。但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由于后续研究的需要,研究人员在测量血压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血压计,这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但采用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了相关变量;(2)除文中所校正的混杂因素外,其他因素也会对血压产生影响,但碍于资料有限,无法一一校正;(3)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在高血压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占一定比例,但碍于资料有限,本研究无法对高血压患者进一步分类或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