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伤害了无数次,却又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别误会,这不是虐恋霸总小说摘抄,而是在描述家用监控摄像头。
家居摄像头,如今已经可以和螺蛳粉并列互联网 “又爱又恨”冠军争夺候选人。
一方面,摄像头被入侵、摄像头数据黑产的新闻屡见不鲜。
昨天一则怀疑家用摄像头被入侵的热帖就上了热搜,当事人在家时发现,用来监控狗窝的监控突然转动起来,画面最后定格在正在休息的自己身上。
可另一方面,家用监控对许多家庭来说又已经成为了必需产品。
IDC发布报告称去年中国智能家居摄像头的市场出货量超过 2000万台。
行业内预测2023年消费级监控摄像头规模可能达 5210万台。
无数年轻人看完网上隐私泄露的帖子后心惊胆战,却又难以彻底舍弃监控。
因为要命的是, 一旦习惯了监控带来的安全预期,便会难以承受舍弃它带来的慌张焦虑。
《流浪地球2》中 ,MOSS通过无孔不入的监控摄像头注视着人类。
01
当代年轻人
人手一个监控摄像头?
几年前,家居摄像头更像是一种新兴的、智能生活方式,会出现在经济信息板块被观察分析。
但现在,它已经悄然成为了一种直观而普遍的刚需。
热搜中那位怀疑摄像头被入侵的博主,在家中装监控的初衷是观察家里的猫猫狗狗。
而养宠人士,算得上是家居监控的主要顾客群之一。
大城市年轻人出门上班之后,担心宠物在家上蹿下跳弄伤自己,又或是卡在了什么奇怪的家具缝隙里需要救援,最终选择了装监控换心安。
有摄像头厂家看准了这个市场,推出配上轮子、可以在地面跑动的监控,方便观测钻到犄角旮旯的宠物。
只是有时候,“图个心安”装的摄像头也可能带来惊恐。
隔壁视频组同事铁柱养了两只狗狗,对她而言, 每次在手机上打开监控软件就像是打开“血压盲盒”。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打开监控时到底会看到什么拆家场景,也不确定自己的血压会飙升到什么地步。
另一个主要的监控需求则是看护家中的老人孩子,特别是小婴儿。
小孩子的行为通常不可控,无法预测他们在大人没在身边时会如何上蹿下跳,也无法预测他们睡着后会不会左右翻身、不小心堵住自己的呼吸道。
网上的育婴、育儿经验分享贴里,不少人都会提及装监控的举措。
一来,可以把监控账号分享给其他家人,方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随时看看孩子;
二来,孩子如果在视线之外磕着碰着了,自己能从监控里及时回顾发生了什么,采取应对措施。
请了月嫂照顾孩子的家庭,更是会装监控来保障孩子安全。
此前据报道,辽宁本溪的一位母亲就是通过监控发现育儿嫂多次殴打自己七个月的孩子。
via @星视频
哪怕不是为了看护家人、宠物,许多年轻人如今也会为自己买监控。
许多独居年轻人会咬牙买个有摄像头的智能门铃,监控在自家门口停留、徘徊的人,因为独居在理论上更容易被坏人盯上。
每天回家都担心自己的门边出现小偷的记号,干脆装个监控,进行形式上的震慑、聊胜于无。
门口有人敲门、或者有异常声响时,也能事先在监控里看看是什么情况、再决定开不开门。
图源《住在我隔壁的甲方》
网友 @一碗盐蒸橙子提到自己在北京独居 ,每天凌晨四五点时都会听到家门外走廊上传来轮子往返滚动的声音。
她不敢开门查看,从猫眼往外瞧又看不到人。
装了监控后才发现,原来是同层楼一位老爷爷,独自推着轮椅在走廊上复健走路,或许是要面子不想被人看见,才选择了大早上走来走去。
老人身子佝偻伏在轮椅上,门上的猫眼角度又太高、看不到他,只是虚惊一场。
这情节,要是搁《走近科学》估计能拍上三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安全感寄托在家居监控后,甚至产生了相对应的 “监控焦虑”。
要么是随时随地想看监控,确认小朋友在干什么、宠物的状态好不好等等情况,产生分离焦虑。
要么是在监控意外离线后产生莫大的恐慌,担心家里进贼了、切断了监控线路。
必须第一时间打电话或回家一趟,确认一切平安。
可同时,随着家居监控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越来越有可能架设于卧室等私密场所。
摄像头被入侵或监控数据被售卖带来的危害,也在逐步提高。
02
“家里的监控自己动了”
放在过去,一个人如果看到自己的智能家居摄像头突然自己动了起来、左右旋转。
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当做BUG,和身边人开玩笑说“人工智能不会有自我意识了吧”。
但现在,看到摄像头动起来的年轻人们只会背冒冷汗。
赶紧冲上前把电源线给掐了、把摄像头也封住,以物理手段杜绝监控被入侵的可能。
不是什么神经过敏、过分紧张,而是因为相关新闻报道与帖子讨论实在太多。
怀疑家中监控被入侵的网友,用胶带封住了摄像头
去年,有网友在B站上发现有人上传大量公共场所的监控视频。
视频截图显示,这些监控来源于学校教室、医院护士台、酒店前台、商店收银台等多个场所,疑似使用非法手段破解。
部分视频甚至被标上了“女教师”“女护士”等标签,底下评论十分不堪。
事后,B站立刻发布了处理公告,排查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对账号进行封禁。
这则新闻让不少怀疑自家监控被入侵过的网友聚在一起,互相分享了令人细思恐极的经历。
网友 @饼干不做人讲述,自己为了看宠物、购置了能在地面移动的摄像头,一天睡前,她发现摄像头的轮子在自己未操作的情况下转了起来,离开充电底座,并开始在沙发前绕圈。
她试图在APP上关闭摄像头、让它进入休眠状态,却发现完全不起效。
APP上显示摄像头已休眠,而实际上它依旧在屋子里不断转动,期间几次转到她的脚边,她突然意识到此时自己穿的是睡裙,摄像头在地面角度会拍到走光画面。
于是抓起摄像头,把它塞进了一个小快递盒内。
被塞进盒内后摄像头依旧在运转,轮子与纸盒摩擦发出声响,过了一会后才停息。
图源网剧《你安全吗》
此前,@华商报也报道了天津一位男子发现监控位置移动的新闻。
当事人家中的监控设置在卧室内,为了观察孩子的状态,摄像头对准的是夫妻二人睡觉的大床及旁边婴儿床的方向。
他是睡醒后意外发现家中监控的位置和前一晚明显不同,排查发现, 当晚全家都睡下后,监控一共动了两次。
监控商家客服猜测,可能是开启了人形追踪功能导致。
但当事人表示,自己并没有开启这一功能。
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你会发现有相似经历的人数不胜数。
有人在凌晨突然被从柜子上掉下的摄像头砸醒。
这个监控原本被卡在卧室柜子上的特定位置,没有安装支架,如果镜头左右转动可能会滚落下来。
当事网友自己并没有旋转摄像头的需求,所以没担心过监控会掉下来的问题。
结果一天夜里,摄像头突然发出转动的声音、并最终掉了下来砸到了网友的眼眶上。
关于摄像头转动、自行上下移动的现象,市面上也有许多其他猜测:
比如单纯遇上系统BUG,又或是摄像头开启了运动识别功能后,把一晃而过的小飞虫视为追踪对象,最终造成了监控画面移动的问题。
但最令人害怕的,还是担忧自己的摄像头已经被他人掌控。
此前,央视曾报道了一起摄像头破解产业的案件,警方在网上发现了大量贩卖贩卖摄像头隐私的聊天群。
其中主要被贩卖的内容有两种,一是摄像头的破解软件,二是已破解后的视频内容。
它们的价格廉价得可怕,400台摄像头的ID与密码以打包150元的价格出售。
江苏常州警方曾查获上千台被非法控制的摄像头,发现涉案的摄像头ID价格甚至会根据安装位置上下浮动。
家庭卧室区域的摄像头,售价在20元左右,如果有特别私密的画面出现,价格则升至50-100元。
有这些负面案例在前,没人敢放松警惕、安慰自己摄像头旋转可能只是BUG。
大家只能不断地提高警惕意识,用一些办法去减少被偷窥的可能性。
03
怕不完,扔不掉
如今网上有非常多普通人自创的防监控入侵小技巧,最简单粗暴的就是 拔电源线,等到出门前需要用时再安上。
更先进一点的方式,是给摄像头 连上智能插座。
部分智能插座有感应距离的功能,将插座设置成自己离家100米时通电、离家100米内断电,来保证自己出门后监控启动、回家后监控关闭。
有人从真人秀节目里学来灵感,明星们换衣洗澡时,会用一条毛巾直接盖住摄像头。
于是自己也养成了 给监控盖上布的习惯,出门前再掀开。
有心灵手巧的网友,甚至给摄像头织了个专属“小帽子”,对抗偷窥。
via 酷盖是我家甜甜
还有的选择了另辟蹊径,买一个仿真的假摄像头贴墙上,希望达到吓唬坏人的目的。
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偷窥一直是摄像头产业内屡见不鲜的违法行为。
电脑摄像头、车载摄像头、笔记本摄像头……任何存在联网控制可能的摄像头都有着一定风险。
和过往相比,如今家居监控的流行,或许会让摄像头偷窥黑产更有可能侵入个人家庭。
图源《你安全吗》,剧中角色发现有陌生设备连接了自家的WIFI,陌生设备正属于偷窥者
21年时,中央网信办与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推进过一次打击摄像头黑产行动,查获的违规行为触目惊心。
工信部对18家视频监控云平台进行排查后,发现了 4万多个弱口令、未授权访问、远程命令执行等摄像头漏洞。
公安部则查获了非法控制的网络摄像头使用权限 2.5万余个,收缴窃听窃照器材1500余套。
对普通人来说,最令人无奈纠结的莫过于:
哪怕知道摄像头存在隐私泄露风险,也只能冒着风险继续使用家居监控。
因为一旦使用,普通人往往更无法承担不用它的焦虑。
过去家居监控并不普及的时候,无法实时查看家中情况也就算了,出什么事只能承受突然的消息与打击。
但装上摄像头之后,人们的安全阈值不可避免地会被监控的存在提高。
这就像是习惯了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会难以接受北方的寒冷。
当你习惯了能随时随地看到家中孩子、老人的状态,撤去监控后,难免会止不住揪心担心出事。
当你习惯了依赖监控、相信家门口的摄像头会吓跑隐藏的小偷时,撤去监控,自然也会感受到失去保障的焦虑。
且一个现实原因是,快节奏的生活让当代年轻人不在家时间越来越久。
早上七八点出门上班,晚上却未必能七八点到家。
一天有长达12个小时的时间在外工作,剩下的12小时里还有大半要分给睡眠,实际上房子处于“有人看家”的状态很少。
年轻人自然而然地将看家需求投向了家居监控,希望它能带来安全感,监控与年轻人的生活愈发绑定。
监控离线,也就成了会令人十分焦虑恐慌的事。
如今人们需要的,并非因噎废食、对家居监控彻底舍弃。
而是对监控厂家安全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偷窥黑产进行更严格的地址。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多留个心眼:
从正规渠道购买摄像头,安装时避开隐私区域;
尽量给WiFi与摄像头设置相对复杂的密码,提高安全指数,有能力的话定期修改账号密码;
时不时地检查一下自家WiFi上连接的设备数量,倘若有陌生设备一定要警惕,对方可能是通过WiFi侵入摄像头。
但愿你我都能躲过监控背后可能存在的罪恶之眼。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当代恐怖故事:
“家里摄像头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