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在人类还未出现,或者可能只是一个细胞,某种未知物种的时候,主宰地球的是一种庞然大物——恐龙,如今我们对恐龙有了基本的认知,但它也存在着很多的神秘引人遐想,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它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存在,不过世上还真没几个人为了它神魂颠倒的,除了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一位吃着猛犸象腿肉,发着百余篇sci,让自己母校排名猛涨的传奇人物。
这位传奇人物叫做邢立达,出生于1982年,妥妥的80后,是如今社会的有力支柱,而他小时候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之处,和不少男孩子一样三四岁就喜欢恐龙,但只有他非常执着于恐龙化石,每每在地里面埋鸡骨头来伪造成恐龙化石,这并不是一个无聊的行为,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隐晦的戏谑,所以网友调侃他这是为难同行。
不过小孩子的喜欢来得快也去得快,谁也没指望他们说长大当科学家,就真的会成为科学家,但邢立达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他还真的一直喜欢恐龙,喜欢到了高中,当然高中的时候,一个男孩子要是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恐龙,那真的会当场社死,不过邢立达却不管不顾,还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跟着董明枝在云南可能出现恐龙的地方东奔西跑。
只是喜欢恐龙并不能当饭吃,迫于社会环境,还有家庭压力,他高考后选择了一个当时最热门的金融专业,几乎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毫不沾边,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不甘示弱地给出他的反抗——出版了第一本自己的恐龙书籍《恐龙之最》,以及在不少杂志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恐龙文章,在当时绝对算得上稀有撰稿人,所以很多杂志还给他开了专栏。
可邢立达心中关于恐龙的火焰烧得太旺,烧到最后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即便当时的工作再好,他干了大半年之后还是辞职去了中华恐龙园,凭借自己丰富的恐龙知识,在那里当上了科研科普负责人,开启了他在恐龙道路上披荆斩棘且永远不会有人可以复制的传奇道路。
他先是一边完善恐龙相关的知识面,在成都理工大学读研究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恐龙,2010年又去了加拿大读硕士,在两位恐龙大佬Philip J. Currie院士和徐星研究员手下做弟子,2013至2016他又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系统性学习恐龙足迹学这门比考古学还冷门到家的冷门专业,在自然等一众大佬期刊中发表了百余篇的论文,对他来说发表论文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样的大佬不知道有没有查重的烦恼。
另一边邢立达一直致力于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科学家,将专业造成的壁垒打破,让恐龙知识走向平常化,所以他为此做了不少在很多人眼里“出格”的举动,比如说吃猛犸象腿肉,如果看过《冰河世纪》你一定对猛犸象印象深刻,它是一种重达12吨的巨物,2011年俄罗斯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出土了一批4000年前的猛犸象,邢立达得知后竟然想方设法弄到了一些,然后留下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语。
除此之外他也致力于让自己成为一个网红科学家,和不少埋头科研的人截然不同,他喜欢对人们分享自己的喜悦,什么靠着工地的墙休息随手用钥匙一挖就挖出来30多块恐龙蛋壳化石的幸运,什么拉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去看一亿年前微生物沉积悬崖的蠢萌,什么趁着涨潮前要爬到峭壁底下将块脚印化石带回来的凶险……于是现在他的微博粉丝570万。
由于他这种不要命一样的热爱,他现在已经是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著名古生物科普作家,美国美国地理协会资助的探险家,获得过“银锤奖”“非凡贡献人物奖”“菠萝科学生物学奖”,发现的世界首例恐龙琥珀,入选最受公众关注成果,发现的恐龙尾巴和古鸟翅膀,入选全球13个重大发现的第一位,他的足迹已然遍布全球可能存在恐龙的地方,并且现在依然在刷新的副本。
但是鲜花掌声总是和墨水嘘声一并存在,这些年来邢立达也频繁受到质疑,他卖掉房子按照相关规定买下大批琥珀标本进行研究的行为,在一些人眼中是靠倒卖发家,他和别的科学家不一样喜欢分享发现的心情,被认为是爱好标榜和炒作,所谓凭他一己之力让母校猛涨的说法,也非常夸张而且没有由来。
不过一个人总是有两面,择其善者而从之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所以不可否认的是他爱好恐龙并将其变成事业的行动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令人总想起两句无关,联系在一起却深刻无比的诗——良辰讵可待,何不秉烛游?既然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怎么都不会自己到来,那么就尽全力自己走向他,方不枉费这世上的良辰美景,自然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