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洞下场乡,距离县城25公里,是该县海拔最高的乡镇,总面积61.4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0.96万人。驾着汽车行进在崎岖的山区公路,两侧的百日菊、万寿菊宛如侗族姑娘身着美丽的盛装在微风荡漾下,招手欢迎,它们向阳而生、向阳而开。这里还有百亩雷竹笋,千亩“天然稻”,万亩生态林。
近年来,该乡坚持按照“党建+科技+创新”三大模式齐抓共进,群众获得感、归属感、自豪感急剧飙升,美丽新农村正一幕幕呈现在世人眼前。
倾力帮扶结硕果
“咱这的‘天然稻’米是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粒化肥的,闻起来香,吃起来爽口”,近日,洞下场乡红旗村村民陈军正在网上发布今年即将继续种植“天然稻”信息。陈军家去年种植的“天然稻”已全部卖出,不仅卖了个好价钱,还收到了今年的新客户订单。
湖南省农科院在洞下场乡考察产业发展情况(央广网发 杨东林供图)
这些都得益于2021年5月湖南省农科院与该乡结对“认亲”后得来的结果。
工作队来到该乡后,积极推进1烟、1果、2油、3粮加中药材产业发展,即“1123+”、十里产业带建设,在帮扶产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打造美丽尧坪院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打造“一片三园示范区”,建设油茶间吴茱萸及林下养殖示范园200亩、柑橘品改标准化栽培示范园50亩,大力推广水稻、玉米、油菜、大豆、高粱、荞麦、油茶、柑橘及蔬菜等新品种 29 个,成立有机优质稻示范基地,其中优质稻500亩、优质油菜1700亩、优质玉米600亩。
并且,工作队帮助古尧村培养乡村致富带头人7人,一并还全力支持新型经营组织(家庭农场)发展黑山羊种羊培育,村集体经济也由2021年的5.1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9.2万元。
丰收场景(央广网发 杨东林供图)
“头雁”领飞群雁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今年以来,洞下场乡政府工作人员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项调研就有上百余次,在办公室工作人员记录本上那里清晰可见。
日前,省农科院专家一行再次来到该乡针对水果种植、畜牧养殖、旅游开发、研学基地打造等展开调查研究,制定出集生产、制作、销售等创新举措20余条。
“伴随着乡村建设在不断发展进步,结合这里山清水秀的自然条件,还要围绕古磉洞对农、文旅深度融合进行全面开发。”刘洋博士在调研时道出。
乡村美景(央广网发 杨东林供图)
据介绍,去年以来省农科院专家共300余人次来到该乡古尧村,走进田间地头,用科学助推农业发展,并组织所属的土壤肥料研究所、蔬菜研究所、作物研究所、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百名专家来乡,为800余人举办了9场专题讲座,为乡培育出来一大批“才干专家”。
“政府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想要得高分,就必须要让群众提笔打分。”该乡党委书记刘怡说。
村里的产业基地(央广网发 杨东林供图)
破茧成蝶展翅飞
“儿子,不用担心家里,现在咱家啥都好,你安心工作” 洞下场乡古尧村村民粟述林每周六中午12点一定会准时给在外打工的儿子打一通视频电话,及时分享家乡新面貌,在老两口的心里,觉得现在日子好过了,环境也美了,只有儿子儿媳能在身边才是最好的幸福。
“真不敢想,我们老两口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有份可观的收入。”2022年,该乡结合特别的气候与土质特点支持成立雷竹笋产业,大面积种植,吸收村民来此务工,增加家庭收入,粟述林夫妇便是其中的工人。
“现在我家80余亩柑橘产业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已全部完成品改,我不仅拿到了补贴资金,还得到了专家支持,目前长势喜人。”天堂坪村柑橘产业大户粟世梅说。
一年之际在于春,近段时间以来,该乡乡长刘畅带领着相关工作人员正穿梭在各村各点随时关注着农业发展新态势,真正带领群众种好粮、养好殖、富好家。
油菜种植(央广网发 杨东林供图)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转变,乡镇工作怎么开展?乡村振兴如何实现?不同的乡镇有不同的思考谋划。“人心齐、泰山移”,聚合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是乡村振兴须持续发力的重中之重。
该乡因势利导调思路,因地制宜定方案,因机而变抓落实,创新“2+6+N”模式(2个平台、6方机构、N方支持),在聚合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探索新路子。(杨东林 黄建建 李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