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历史人物是梁惠王。
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战国策》作“婴”)。
魏武侯死后,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成功。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四月十三日(公历5月29日),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南),因此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五十步笑百步中孟子向梁惠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文中面对“好战”的梁惠王“请以战喻”,最终提出“好战”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听者哑然失笑之余,定会沉入深省之中。梁惠王在治国方面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好政策,当然也就别指望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了。
故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这则成语也讽刺了一种现象:某些人在对别人的痛疽溃疡讽怨呵责的时候,却对自己的毛病视若无睹,毫无觉悟,用“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为自己掩饰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事物表象,而藏在表象之后决定着事物本质的属性,往往容易被忽视。
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语出《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五十步笑百步中孟子向梁惠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文中面对“好战”的梁惠王“请以战喻”,最终提出“好战”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听者哑然失笑之余,定会沉入深省之中。梁惠王在治国方面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好政策,当然也就别指望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了。
五十步笑百步中孟子向梁惠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五十步笑百步是指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6条关于以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的问题「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以五十步笑百步的事例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