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王弼的哲学思想在他去世后的几百年里仍然被奉为经典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曹魏正始(240年-249年)年间,何晏、王弼阐发《老子》《庄子》和《周易》的思想,形成了新的思想流派,因这三部书后来被称为“三玄”,故这个流派被称为“玄学”,又称“魏晋玄学”。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开创者及代表人物之一。正始十年(249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王弼身染疠疾而亡,遗下一妻一女。

王弼是极为罕见的哲学天才。少年王弼明察聪慧,通辩能言,爱好老子,十几岁时就开始钻研老子的思想,从小学习、研讨儒、道,常有独到的见解。王弼在有限的生命里,写了很多著作。据史载,主要有:

解读《老子》的《老子注》《老子指略》;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王弼的《老子注》在唐代之前的几百年里一直被广泛认可,被奉为解读《老子》的最高经典。王弼的《周易注》更是在宋代之前无人能够超越,被奉为解读《周易》的经典,直到被朱熹的《周易本义》取代。即使在今天,王弼对《老子》和《周易》的注释,仍然是我们理解这两部经典的重要参考。

王弼的哲学采用思辨的形式,以探讨宇宙本体问题为主。王弼认为,万有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本体,这就是道。世界万物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有这个本体,多种多样的世界万物就是这个本体的表现,这就是所谓“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弼的哲学体系就是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这个命题,又被称作“贵无论”。

“贵无论”认为,世上形形色色的万物只是现象,现象中有一个根本的东西决定万物的存在,这个根本的东西就是“无”。“无”就是道,是本;“有”是现象世界,是末。世界万物变化万千,但变化是相对的,不变是绝对的。千变万化的现象不能永恒存在,不能永恒存在的东西不能是根本,而“无”无形无相,不动不变,是万物根本。王弼的哲学思想在他去世后的几百年里仍然被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