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 > 正文

经济学家看上海两会|曾经:上海打造“五个新城”需要做什么

财联社1月13日讯(记者郭松峤)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未来五年,上海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主城区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持续提升,五个新城基本建成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南北地区整体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上海“五个新城”接下来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如何发挥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 上的引领作用?围绕这些问题,财联社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

在曾刚看来,“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承担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市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发展当中要为上海的未来产业做出更大贡献。他同时指出,未来“五个新城”要在服务功能方面借鉴浦东新区经验,比如在政策方面,赋予其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综合开发运营权。

此外,他还表示,实施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地区要做先行者,上海要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上海的优势是要通过市场的联动机制,和其他城市联合探索推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机制。

财联社:在你看来,上海两会报告对区域发展的论述,有哪些亮点?哪些表述值得关注?

曾刚:总体来看,上海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致力于准确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其核心关键词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上海要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先锋,这也是上海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定调。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召开两会,有的地方政府重视投资,有的地方政府重视生态,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有几方面亮点。

一是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报告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充分展示了上海作为我国对外交往中心之一的城市名片。二是提出十分重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明确了建设重点任务,过去5年成绩斐然,未来前景光明。三是提到上海要全面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并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总体来看,报告都是围绕稳增长来进行谋划。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2023年的报告更加务实,注重如何抓落实。

财联社: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五年,上海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五个新城”基本建成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在你看来,上海“五个新城”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曾刚:“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承担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市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五个新城”在发展当中要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因此,“五个新城”需要鉴浦东新区经验,在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方面谋新篇、走新路。比如在政策方面,应该赋予其更多经营自主权、综合开发运营权,而不是将工作重点过于集中在将市区研究院所、大学搬入新城,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虽然具有短期立竿见影之效,但长期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举个例子,深圳之所以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新城,不是因为广东省给了深圳多少资源,而是给了深圳探索新体制新机制的自由,经济特区进而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优势资源。浦东新区也是依靠特殊政策,吸引了国内外高端人才、知名企业、重要机构入驻,使浦东成为引领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龙头。

此外,“五个新城”应该为企业,特别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提供优质的投资环境条件,使之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财联社:如何发挥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 上的引领作用?

曾刚:此次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主城区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持续提升。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持续提升G60科创走廊策源功能,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

此外,报告还提出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全力推进水乡客厅、西岑科创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前瞻性突出。计划通过建设高标准的、高起点的一体化示范区,通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绿生态空间,通过挖掘江南文化特色,来建设最佳的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环境和氛围,吸引更多全球领先公司、重要机构、高端人才入驻,建设绿色协同发展的引领区、示范区。

实施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地区要做先行者,上海要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上海的优势在于基于市场的联动机制,与其他地区一道,共同探索跨区域共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新机制。由于长三角各地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资源禀赋上差别较大,加大跨区域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力度势在必行。也就是说,应该秉承“揭榜挂帅”原则,拓展强化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新型长三角社会组织作用,着力推进跨区域科技联合攻关,做强做实区域一体化合作平台,让长三角巨大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潜力惠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